【東方日報產評】貿易戰歐美同仇 華反擊須用智慧

2024年06月28日 03: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繼美國宣布大加中國電動車等商品關稅後,歐洲亦擬增進口華電動車關稅,即使透過中歐協商和歐洲汽車業反映,似乎周旋餘地不太多,歐美其他盟友亦擬跟大隊行事,西方經濟集團擬圍堵正積極攻佔國際市場份額的中國汽車業,已是路人皆見。汽車貿易戰既已打響,中國除了要加大內需以消化產能外,還得積極開拓非美體系市場,至於對歐美的反制措施,不應老是尋求對等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行動得克制,畢竟造成關門孤立的過激反制,不見得對中國目前的處境有利。
拜登政府於5月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180億美元產品加徵關稅,其中電動車關稅由25%增至100%,基本上就是不歡迎中國電動車進口;其他加關稅的項目還有鋰離子電動車電池關稅率由7.5%增至25%,太陽能電池從25%增至50%,注射器和針頭從0%增至50%等,明顯是衝着中國具競爭力的「新三樣」(電動車、鋰電池及太陽能產品)而來,理由是要保障美國工人和企業。
老實講,下半年迎來美國大選,拜登政府為着車廠工人及家庭的選票,對進口華電動車大增關稅討好選民,可以理解。但對美國企業而言,此舉孰得孰失,不能過早評論。畢竟如今美國最大電動車廠在全力拓展中國市場,更已獲准在華測試無人駕駛出租車。若中國反制美企,又或中國汽車增加內銷從而令美企在華業務受衝擊,到頭來增加關稅是否惠及美企股東和工人利益,相信下半年自有分曉。
至於歐洲,雖然當地車廠極力游說歐盟收回成命,但似乎下調擬加徵進口華電動車關稅的空間並不大,只是應酬式的微調而已。美國盟友加拿大亦擬加入這汽車貿易戰,擬增加進口華電動車關稅。可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集團是衝着在國際市場發展日益強大的中國電動車產業而來。惟對中國而言,這一仗雖覺痛,但並不意外,也承受得來。
中國的應對是加大內部需求,協助消化產能及庫存,電動車滲透率進一步提升,有利內地加快綠色經濟發展。只是汽車業汰弱留強還是不可避免,尤其是中國汽車業正從電動化走向智能化,勢必加快淘汰過程,這是行業升級提質發展必經過程。此外,車企增加海外產能以迴避關稅,也是一直在施行的戰略。
另一方面,中國適度對貿易戰對手增加進口商品關稅是可行的反制,但力度不能過激,畢竟中國商品須開拓國際市場,拳來腳往讓貿易戰升級,並不利中國發展,反中美國下懷。畢竟天下大亂,資金避險便向美元萬劍歸宗,貨幣戰更難應付。多花精力去拓展非美體系市場,如中東、東盟等,在國際市場上與歐美車企拗手瓜,在制訂全球智能汽車技術標準方面先拔頭籌,才是中國施展產業實力的表現。
無論下屆誰主白宮,中美博弈大局不見得會逆轉,兩國在戰略產業的競爭只會更激烈。唯一能讓局面緩減的乃中國加大開放金融業,讓資本市場起飛,以龐大金融利益作籌碼,這一幕該愈走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