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聲興:內地貨幣供應未反映實況

2024年06月28日 07: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新社圖片)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截至今年5月底,中國廣義貨幣(M2)餘額按年增長7%至301.8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速續創有數據以來新低;狹義貨幣(M1)餘額按年下降4.2%至64.68萬億元,降幅創有數據以來最大。
M1統計方式不合時宜
M1常被用來衡量內地貨幣供應情況、消費水平,以及判斷經濟周期,本期數據或顯示貨幣供應急速下滑。現今中國的M1統計口徑已沿用30餘年,由流通中現金(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及個人信用卡存款組成,與海外相比範圍較窄,或已不能在當前的社會現狀下準確實現相關衡量。
其中,最主要是未將個人活期存款與一些流動性很高、甚至直接有支付功能的金融產品等納入統計,個人項下僅包含體量較小且影響甚微的個人信用卡存款,令M1對企業活期存款變動更加敏感。因此,近期較為低迷的樓市與企業經營及投資活躍度會對企業相關部分產生較大的干擾和拖累。
同時,隨着債券價格上揚,相關理財產品收益率提升,以及對資金「低貸高存」空轉套利、銀行手工補息等現象的監管規範力度加大等因素下,許多企業的資金從活期存款轉向理財、結構性存款、貨幣基金等其他金融產品,使得企業活期存款部分亦有所下降,一同拖累M1表現。
須擴大統計資金種類
有統計顯示,撇除中郵理財外的招銀理財等5家國有銀行理財公司,以及工銀理財等6家股份銀行理財公司的數據來看,4月末11家機構的合計理財規模按月增長約2.02萬億元至18.7萬億元,按月及較年初增長約12.1%及9.5%。其中,各產品類型中固收類產品規模變化最大,單月合計增長約2.01萬億元,各產品形態中,現金管理產品單月增長規模達約8,200億元。
隨着內地金融服務日益便利,電子支付等金融創新模式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個人消費及理財習慣和模式已發生改變。個人活期儲蓄、支付寶餘額寶、微信零錢通,以及第3方支付平台等現金管理類金融產品等中的貨幣規模不斷增長,並已兼具支付和流通手段,或已具備人行對狹義貨幣的職能定義。相信如M1的統計範圍與時俱進、納入居民活期存款等資金,將使指標更為合理。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 鄧聲興(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