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1:港股半年漲671遜色 諮詢縮價差提振活力

2024年06月29日 00:0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港交所就下調證券市場最低上落價位展開公眾諮詢,9月20日截止。
港股上半年最後一個交易日仍反彈乏力,恒生指數倒升過百點後反覆受壓,收市僅升兩點,收報17,718點,6月埋單跌361點或1.99%,扭轉之前4個月的升勢,20天線再跌穿50天線(現處18,180點),為去年8月後首現「死亡交叉」。港股通減免股息稅未有消息,但香港交易所(00388)為提高股市流動性,宣布準備收窄港股買賣價差,首階段涉及10至50元的證券。
恒指周五(28日)低開133點後,未幾又拗腰倒升最多149點,高見17,865點,惟收市時「得個吉」。內地提高訪港訪澳居民的免稅額對零售相關股份暫無太大刺激,九龍倉置業(01997)低收0.71%。大市總成交額約989億元。
經過4月中開展的急彈後,恒指周五收於較5月中高位10%以下,確認技術性調整,上半年累計升671點,以百分比3.93%計,仍跑輸鄰近多地股市。不過,國企受捧,上半年藍籌5強除冠軍中國宏橋(01378)外都由他們包辦;盈利能力堪憂的內銀股亦不俗,中國銀行(03988)、建設銀行(00939)及工商銀行(01398)俱累漲逾20%。摩根士丹利對內銀板塊轉趨樂觀,指當局近幾個月的措施能紓緩銀行的壓力,防止最壞情況發生,又相信當前的物業銷售已能支持利潤率更高但資本負擔較低的按揭業務有所反彈。
事實上,隨着「中特估」受捧,連同港股通昨再錄淨買入36.62億元,上半年「北水」淨流入3,714億元,比去年全年還多,期內港股通買賣金額相對主板成交的比率按年再升4.69個百分點至32.07%,比5年前僅10.66%顯著提高。
港交所則就下調價位0.5至50元的證券之最低上落價位,展開公眾諮詢,9月20日截止,涉股票、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和股本權證,期望年底前刊發諮詢總結,確定下一步行動。
該所建議,首階段先將10至20元的最低上落價位減半至0.01元、20至50元降六成至0.02元,這批約300隻的適用證券佔日均成交約30%,之後觀察其成效及影響再決定是否再把約1,300隻0.5至10元的適用證券減半至0.005元。
港交所證券產品發展主管羅博仁表示,實際買賣價差成本是交易成本的最大元素,下調最低上落價位,買賣價差理應也可以直接收窄,從而有助減低香港市場總交易成本,配合正在制訂和規劃中的許多新舉措,可再提振市場活力,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就暫不改動50元以上的證券,諮詢文件指出,原由是當前價位價格比率符合初步市場反饋及國際慣例,但如果今次改革見成效,也可能會改。不包括0.5元以下股份的理由是它們僅佔股票日均成交金額約0.5%,且交易通常由偏好回轉以獲較大利潤的散戶主導,獲利要較大的最低上落價位。
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形容,下調最低上落價位應有助大戶降低部署的成本,但就算流動性改善,也不會顯著利好大市,內地消費信心低迷、內房寒冬、美息持續高企,以及中美矛盾激化等因素短期內不會逆轉,北水佔成交比例則反映外資活躍度降,北水亦不見得熱情,且看三中全會在民企經營、內房及消費上有沒有大改革,暫時看下半年都會偏向悶局,但由於國企股受捧,不至於會進一步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