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與央行作對】官媒︰別低估人行穩債市決心

2024年07月14日 10: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官媒上周五(12日)不斷放風,「減息前要顧銀行及人民幣匯率」、又「改革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中國人民銀行旗下《金融時報》亦不忘向掃國債的各路資金喊話,叫他們不要低估人行的決心。
文章稱,人行保持正常向上收益率曲線、校正債市風險的決心很大。究其原因,又有「業內人士」解釋,近期中小銀行熱衷購買長期限債券,資管機構配置較多信用債,理財子公司嵌套信託、保險資管等渠道配置債券的規模上升,一些以長期債券為底層資產的資管產品也受到了廣大公眾投資者的追捧,多重因素助推了「債牛」持續。
不僅如此,企業資金進入債市的情況也有所增多。某企業4月末在某銀行存款時點餘額13.3億元人民幣(下同),自4月末「手工補息」暫停後,為追求產品收益水平,5月起陸續在該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目前存款時點餘額2.9億元,理財餘額10.9億元。近日30年、50年國債孳息率已先後跌破過2.5厘,市場入市情緒持續高漲。
這位「業內人士」表示,「但是,債市不會永遠上漲,當前市場反轉的風險不斷增大。」日本農林中金銀行早前本財年虧損可能達到1.5萬億日圓,是此前預估的3倍,原因是長期過度依賴海外債券投資,其資產負債表3月底海外證券投資佔40%,貸款僅18%,而歐美持續且超預期地收緊貨幣政策加劇債券投資風險,海外債券價格在大幅下跌,投資組合市值重估後,帳面出現巨額損失。
又有「專家」解釋,目前市場普遍認為長債利率風險很大,投資者明知有風險但仍存博弈心理,跟紅頂白行為也加劇市場超漲情形,但「漲得越高,未來跌幅也會更大」。一旦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及預期逆轉,債券市場下行會擊穿前期積累浮盈,引發大規模贖回,進一步加劇市場下跌,2022年理財產品贖回潮就是典型案例。
人行完全有能力管好貨幣債券市場
文章進而提醒,人行近期對於債市風險「正從喊話轉向行動」。「專家」也表示,國債借入和賣出有助於平衡市場供求,防範債市風險。不過,「市場無需擔憂賣出國債對流動性的影響,人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態度並未改變,完全有能力把握好貨幣和債券兩個市場,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維護短期市場利率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