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1:華信貸需求無起色 人行預告幣策再發力
2024年09月14日 00:1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人行公布8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為9,000億元,創2015年後同月新低。
中國信貸需求延續由政府發債支撐的格局,足見社會需求疲弱。內地上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3.0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可是政府債券淨融資的增量達到1.61萬億元,亦即佔逾53%;首8個月累計新增社融仍按年下跌13.16%,新增人民幣貸款按年瀉17.25%,跌幅比首7個月再擴大1.4個百分點。中國人民銀行的聲明預示準備加碼放寬銀根,以「維護價格穩定」。
人行公布,8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為9,000億元,按年減少33.82%,創2015年之後的同月新低。其中,新住戶短期貸款按年急跌近七成,中長期亦按年跌四分之一,可見樓市寒冬底下,民眾買樓上會意欲低迷。
對沖基金思睿首席經濟學家洪灝指出︰「這說明家庭負債的意願大幅減輕,形成了資產負債表衰退……現在產生了一個流動性陷阱──利息再低也沒有人借錢,這是我們有關部門需要引起重視的一個現象。」
人行提到,上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利率為3.57厘,按月跌0.08厘,按年更跌0.28厘。然而,上月企業新增中長期人民幣貸款按年急挫23.96%,同期企業債券淨融資按年跌38.95%。雖說企債首8個月也按年升12.87%至1.78萬億元,但其貢獻顯然遠不及政府債。
官方強調「信貸資源更多流向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有力支持經濟結構加快優化」,8月底,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按年升13.4%,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按年升21.2%。
至於人行打算改良統計方法被認為反映流動性的狹義貨幣(M1),上月按年跌幅擴至7.3%,而由於廣義貨幣(M2)高於預期地按年升6.3%,兩者相減的「剪刀差」擴至1996年5月後最大,達13.6%。
內媒引述專家表示,M1下降是因為官方整治「手工補息」(銀行私下給客戶補存息)之際,一些存款轉移至理財產品,以及「存款定期化」等,預計金融數據「擠水分」效應可能持續,但也不避諱「當前實體經濟貸款需求相對偏弱」。
人行表示會「着手推出一些增量政策舉措,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把維護價格穩定、推動價格溫和回升作為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更有針對性地滿足合理消費融資融求……支持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好發力見效,着力擴大國內需求,並更加注重消費,淘汰落後產能,促進產業升級」,湊巧沒有「穩匯率」之類字句。離岸人民幣在數據出爐後於7.1兌每美元關口附近徘徊。
事實上,資金未等人行開腔便繼續搶國債,10年期中國國債期貨價格周五(13日)又再創新高。滬深300指數再跌0.42%,消費類股份捱沽,「國酒」貴州茅台股價一度跌穿1,300元大關,收市報1,304.13元,跌2.32%,創2020年5年後新低。滬深兩市總成交額約5,248億元。
澳新銀行中國資深策略師邢兆鵬相信,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要以更大幅度下調,並料調整現有樓按息率有助提升消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