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產評】華落重藥振經濟 民企活力待釋放

2024年10月10日 03: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踏入第四季前的一周,內地推出一系列強刺激措施,並真正鬆開勒住資本市場的韁繩,釋放市場活力,成功為「銀十」造勢,並為第四季開好局。當局要管理好市場預期,提振信心,穩經濟增長之意甚明,惟除了一系列財政與貨幣政策外,內地經濟最需要讓民營經濟再次擔當增長火車頭,將「民營經濟是自己人」落到實處,讓企業與民眾收入重納增長軌道,那麼推動消費與投資自可事半功倍,要內循環巨輪再次全速啟動,才能確保走出通縮與衰退的漩渦。
這幾年內地當局奉行去槓桿、消泡沫、強監管,市場上早有「國進民退」之說,尤其是代表着民營經濟活力的電商平台企業在行業整頓下投資與盈利增長俱放緩,影響就業、消費與投資,民營經濟景氣遠未復疫前水平,是這幾年內地經濟增長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無可否認,面對美國打壓,中國需要整理國家資源,全面提升競爭力,配合國家戰略確保可持續發展,避免科企無序擴張,資本風險管理失控,這關乎國家安全,是必須要做的。這幾年科企的整頓已大致到位,要真正推動經濟重展活力,設法促進民營經濟復甦,顯然是當務之急。畢竟民營企業是內地經濟主要參與者,佔外貿總值逾五成,其中佔內地總出口逾六成,且僱用大量勞工。一直以來,民企也有「56789」之說,即貢獻五成以上稅收、六成以上國內生產總值、七成以上技術創新成果、八成以上城鎮勞動就業、九成以上企業。民企過不好,意味內地大部分消費者都受影響,那要推動內需豈非如逆水行舟?
為此,當局採取減息等措施,協助企業融資降費,是救市其中一環,7月重要會議提及的民營經濟促進法,對於強化民企信心亦十分重要,皆因當中將從法律上將國企與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實,並會加快修訂招標投標法,破解地方保護,促進各類所有制企業公平參與與市場競爭。維持市場公開、公平、公正,有效保障產權,既有利盤活民營經濟,也是要吸引外資進場,鼓勵外資企業「深耕中國,贏在中國」的關鍵。
內地朝着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發展,應該是內、外資均樂見,只是這過程需時,不能一蹴而就。提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是化解當前經濟困難的戰略一步。暫毋須過於着重股市短線暴漲暴跌的狀況,得對「慢牛」的大方向保持信心與定力。未來將見到在美國主導的全球保護主義下,中國保持高質發展與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國際資金提供可持續發展的選項。
要重建中國資產信心,不是也不能再靠政治口號,而是靠綜合精準的行動並高效執行來實現,畢竟眼前這場信心戰已臨拐點,通縮與衰退的憂慮正不斷加深。繼發改委後,周六財政部亦將有行動說明,一浪接一浪的政策消息釋出誠意。期待是次穩預期、強信心之舉,配合資本市場起動的發展,能在化解債務危機與提振景氣上取得實際成效,為全球長期資金東來揭新頁,也為譜寫新全球化發展模式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