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秉鈞:一個關鍵數據指標 指明港股A股中期走向...

2024年10月18日 06: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上周筆者於本欄以「以恒指下周能否突破周四當天最高位21,622作觀察。若果突破後,走勢進一步轉好,下一關口才是看23,241,但這將是另一較大阻力,可能須待11月的行情氣氛是否配合;反之,若果周一回來再次出現陰燭收盤,則小心留意恒指會否再次測試本周位低,甚至20,000大關。」作結。
言猶在耳,恒指上試21,622不果後(最高只見21,349),出現急轉直下的情況,周二下跌近4%,距離20,000大關只有一步之遙了。10月餘下日子仍有可能下試低位,但未宜太淡,較大機會在後將進行橫行整固。
目前,幾可肯定短期升浪已完結,讀者更關心,恒指是中場休息,還是告別中長期升浪,回復這幾年的「困境」走勢?
港A股中期走勢由此關鍵指標推動
首先,本次升浪是由內地股市在中央政府組合券政策推動下、在一片新增股民進場與熱切大牛的氣氛期盼下由A股帶動的。所以未來中期升浪的關鍵仍繫於A股。
對此,剛好近日與我司一位管理層聊天(姑且稱呼為「D 先生」吧),他提到一個他的觀察。這個觀察的根據,緣自於我們中學讀經濟學時的基本概念:貨幣供應量。
眾所周知,貨幣供應量共分M0、M1、M2。筆者不想借此欄「說教」經濟學,就不跟大家分享定義了。這裡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原來當M1的增速大於M2增速,就表示民間投資對於未來是「正向」看待,願意把錢放在活期存款準備,甚至隨時投資,反之則是多做了定存,顯示投資意願。這個M1增速和M2增速之間的差距,又名「剪刀差」。
D先生接着展示一個20年的圖表數據,他讓我發現,原來每當A股牛市能夠持續得長,都與M1增速慢慢追上M2增速有密切關係(就是剪刀差從負數轉至0甚或正數的過程),只有當此情況發生,A股的牛市才能持續數月以上,否則多是曇花一現的短期波動。
剪刀差效應過去20年4次中3次
自千禧年後,內地一共出現4次較明顯的剪刀差負轉正情況,分別是2006年~2007年、2008年至2009年、2015年至2016年,和2020年至2021年。
這4次效應中,只有2015年是失效的。命中率高達75%。2015年的失效,筆者粗略猜測,這可能與場外配資有關,「剪刀差」沒能反映這一部分的變化,場外配資提前讓股市「先興奮」,導致其後儘管剪刀差負數收窄,仍難抵禦場外配置打擊後大幅降低的影響。由於場外配資被大幅度杜絕,筆者傾向相信剪刀差預測的威力仍在。
那麼港股又是否能夠命中呢?答案是可以的。而且從港股的效應看,內地「剪刀差」的改變,從圖表看,對恒指的表現影響更為明顯。
剪刀差縮窄效應目前仍未出現
若果參考過去20年的表現,目前剪刀差的負值,算是最大的一次。目前仍然未確認是否能轉為正數,但從數據來看,恐怕「剪刀差」縮小帶來的正向效應仍言之尚早。所以若然大家期望A股仍然有中期大行情,再創新高或劍指4,000大關,可能大家會期望內地政府更多的財政政策來帶動「剪刀差」的變化了。同一時間,若然內地股市沒有明顯升勢,香港要再次挑戰高位,難度也將相當之高。
短期方面,恒指自10月8號見頂下跌後,已經確認短期見底。目前更惡劣的是,恒指出現了一浪低於一浪的形態,疑似展開中期跌浪。目前恒指需盡快突破周四高位20,783,才能扭轉中期向淡形勢。
富途證券香港首席策略師 陸秉鈞(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持有恒指相關衍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