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产评】深港双城竞且合 共融还须自身硬

2024年10月30日 03:00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内地实施改革开放数十年以来,香港与深圳一直有着“前店后厂”的关系,即香港充当与海外市场连系的中心,而深圳则主要做生产。不过,随着深圳经济改革实现红利,尤其这些年在转型创新科技中心,在新经济发展上具备优势。深港双城关系既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未来能否迎来共融协同的新时代,还须香港自身争气,全面提升经济竞争力,当好国际都会的功能,强化金融与科研中心的角色。毕竟现实是残酷的,城际竞争会愈演愈烈,若香港连自身优势都无法确保,如何找来跟邻城强强联合,互惠共赢的基础?
观深圳市今年首3季的经济数据,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平稳,但在货物出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都取得良好增长,证明虽然美国这些年推动全球制造业“去中国化”,但随着深圳产业链完善,且战略定位为中国创新科技之都,出口竞争力大大提升,整体经济景气并未有受太大冲击,显示这城市经济具备韧性,未来在新经济发展的潜力更令人憧憬。
过去香港与深圳的关系是“前店后厂”,惟随着深圳经济改革开放,在创科领域集合了全国的创科人才,也设有资本市场,比香港更具优势。反观香港,这些年产业结构单一化,在拓展创科方面相对落后,近年才在金融科技领域急起直追,冀能巩固国际金融中心优势,两者的竞争条件差距已大大拉近,更多港人、内地与海外人才愿意留在深圳居住与消费,正好说明港深的竞争条件已起变化,大方向更可能是竞争大于合作。
事实上,这些年港深在制造、港口、贸易、电商与消费等领域,在现代服务业方面的竞争差距不断拉近,是不争事实也不容回避。过去香港在航空航运、会议展览、跨境电商到品牌经济、法律服务、金融创新、国际联系等方面的优势,得全面加强,以应付深圳后来居上之势,同时得打破局限于香港发展的思维,善用内地沿岸城市的资源,加强交流合作,以扩大自身优势。
要理顺深港关系,首要梳理分工,避免同质化竞争。深港在贸易及金融方面存在重叠的领域;在科创方面,则各有科研与投融资优势。在“十四五”规划,河套区列为粤港澳合作平台之一,尚有前海、横琴及南沙,内地广大的人才与土地资源,能弥补香港在这两方面的不足;而香港的优势,在于能透过国际化优势,解决内地企业国际化的问题,尤其是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认证、海外营销等,协助内地企业引入更多海外资金,将科研成果商品化,将产品及技术带到海外市场。
开创双城新时代,香港得设法当好国际都会的角色,既搞好金融中心,巩固投融资实力,为沿岸城市基础设施与数码经济建设提供海外发债等融资之便,也汇聚国际技术与人才,强化科研优势,提升竞争力,确保在新经济领域占一席位,既能赚内地的钱,也能赚海外的钱,始能保住香港“溢价”,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