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港经济有转型迫切性 并非面对短期问题
2025年01月09日 14:29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刘洋(右一)及邓希炜(右二)。
港大经管学院发表《香港经济政策绿皮书2025》,就财政赤字、住屋问题、股市以及强积金等方面作深入探讨。港大经管学院院长兼经济学讲座教授蔡洪滨指,香港经济并非面对短期问题,不是一两年、两三年就可以自发恢复,重新走向原来繁荣状态,而是正面临经济转型的挑战。他直言,若香港经济还在原来道路上继续走,是永远走不动,坦言无法想像在原来经济结构及方式下,香港能够恢复到过去的繁荣,呼吁推进经济转型。
其中,针对港府财赤年年恶化,据港大经管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刘洋研究发现,相关赤字大部分是来自结构性赤字,其中土地收入乃是结构问题之一,事关项目收入虽然占港府总收入20%、但其波动性就高达60%,所以他建议港府要避免出现土地收入引致整体财政赤字大增的情况。
不仅如此,研究亦将香港土地收入与内地不同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作出比较,显示香港的土地收入波动程度位居全国前列,只是仅次于江苏、浙江、安徽及广东数省。
如是者楼价下跌多大程度上引致土地收入下降呢?港大经管分析指香港近25年的数据,显示楼价上涨确实与土地收入呈正向关系,前者每上升1%,土地收入对本地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就上升0.046%,内地地方层面楼价对土地收入的影响系数则为0.03,表明香港的土地收入对楼价变动的敏感度较高。
此外,刘建议特区政府应当充分利用政府债券计划的额度,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筹募资金,同时确保不损害长期财政的可持续性,并借此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
他又称,观乎香港利率较美国为低,无论名义利率抑或实际利率仍然处于50年来低位,因此相信发债可控,港府亦应当充分利用政府债券计划的额度。至于港府可容忍甚么程度的发债水平,他则指以现时香港大约一成多的发债水平计,相比欧洲及美国分别60%及超过100%的比例为低,所以发债水平提升到20至30%可以接纳,亦毋须太过担心。
被问及港府出现结构性财赤是否与福利开支有关,港大经管学院副院长(对外事务)、冯国经冯国纶基金经济学教授兼香港经济及商业策略研究所副总监邓希炜称,现时港府一年开支逾7,000亿元,较疫情前4,000亿元为多,并直言靠“福利开支派咗出去之后就收唔返”。
他又认为,千禧年代香港处理外贸所赚的毛利由“一元赚五毫”缩减为“一元赚两毫”,较其他地区如大湾区以及南韩釜山等竞争力大不如前,所以要在贸易链环节上多下功夫,不能受制人工高、地价贵所限,例如在上游及下游环节着手,涉及协助融资及法律等事宜,以及协助内地中型及大型公司出海,提高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