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1:華出口上月升12%省鏡 運美貨值增速降

2025年04月15日 00:0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美雙邊貿易的逆風加劇,對內地出口的負面影響恐最快於本月顯現。
由於早前貿易商趕在美國推出對等關稅前下單,中國3月整體出口增幅重拾強勢,以美元計,出口額高達3,139.1億美元,按年飆12.4%,為去年10月後最大升幅兼勝預期的4.6%。市場關注的上月中國對美出口規模佔去400.61億美元,按年亦增9.08%;若不計受農曆新年長假期影響的2月失速情況,無論金額及增幅,均不及今年1月及去年12月表現。
分析指,中國首季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下,仍難掩「搶出口」效應褪色,本季起中美雙邊貿易的逆風加劇,對內地出口的負面影響恐最快於本月顯現。
首季累計,中美進出口總值逾1,545億美元,對美出口1,156.15億元,按年升2.9%及4.5%,但自美進口僅389.68億美元,下跌1.4%,導致對美貿易順差升至766.47億美元;單計3月的276億美元,按月更增逾87%。中國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指,美國以各種藉口對中國在內的貿易夥伴施加關稅,這不可避免地對全球包括中美在內的貿易造成負面影響,中方將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各國進行互利共贏的經貿合作。
內地與其他貿易夥伴之間多元合作能否於逆風中轉勝,尚存未知數。不過,單看首季,中國對最大貿易夥伴東盟出口按年增8.1%,主要受對越南、泰國、印尼出口強勁增長的帶動;同時與傳統市場的貿易保持韌性,對德國、西班牙、英國等進出口都有較快增速。
王令浚稱,中歐是互為彼此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上季內地對歐盟進出口1.3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1.4%,相當於每分鐘逾千萬元人民幣的貿易往來,在經濟不穩、不確定因素增加下,中歐雙方密切溝通、攜手合作。
儘管首季內地出口總值按年升5.8%,但進口按年降7%,3月亦挫4.3%,令全季貿易順差僅2,729.7億美元,低過去年第四季的2,976.18億美元。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解釋,受國際大宗商品跌價影響,包括鐵礦砂、煤炭、原油、大豆等,讓上月進口轉跌,惟重申目前和未來中國進口增長空間巨大。投行摩根士丹利預期,中央將加快於本季推出兩萬億元人民幣刺激措施,下半年規模或會再加碼。
荷蘭國際集團(ING)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宋林則指,由於出口強、進口弱,中國首季貿易順差比去年同期增近900億美元,料足以提振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錄5.3%,卻可能是年內季度新高,除非外部環境發生急劇逆轉,且內地刺激措施超出預期。
現時美國對部分產品關稅豁免,宋林認為,這將為內地出口商提供一定緩解,而美國進口商亦會持續提前進口,盡量抵銷後續對等關稅的影響。然而,中國對美國的其餘出口正面臨考驗;又料4月起中美貿易可能大幅下滑,誰要承擔更多損失,或需時數個月才有答案,但屆時關稅形勢可能有變。目前估最快未來數周雙方將會談判,而近年中國對美國的「去風險化」,包括降低對美出口比例,及縮減對美國供應商或客戶依賴的企業,也使政策制訂者更有底氣進行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