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大灣區營商情緒今季全面改善 反映企業有力應對關稅
2025年04月15日 15: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劉健恆(左)、趙永礎
渣打銀行與貿發局發布最新的「渣打大灣區營商景氣指數(GBAI)」,顯示區內的營商情緒在今年季度錄得全面改善。營商活動的「現狀」指數由前一次的50.7升至今年第一季的53.5,創2024年第二季以來新高。
其中,8項組成營商指數的子指數當中,6項按季錄得升幅,而且所有原本前一季表現低於50的子指數全數重返中性線以上。分別為「產能利用率」(升3.2個百分點)、「原材料庫存」(升9個百分點)、「融資規模」(升3.2個百分點),及「利潤」(升3.1個百分點)。
按城市劃分,撇除深圳,所有城市的「現狀」和「預期」子指數按季都有改善。其中,香港的「現狀」子指數更連續4個季度上升,達到53.5;「預期」指數更由50.8躍升至56.9,表現僅次於廣州。廣州最新的「現狀」和「預期」子指數分別處於60.3及58.0,是所有城市中表現最好。
調查反映區內企業有能力應對美國首輪加徵的關稅,相信部分受惠於DeepSeek的技術突破帶動市場情緒,以及市場對中央將會推出更多提振政策的憧憬增加。然而,受訪者在2至3月(即第一季度調查進行期間)對前景的看法較為樂觀,並未反映近期局勢發展的影響,即美國宣布對中國及大多數國家大幅調高對等關稅。
渣打料來季調查或轉弱
渣打大中華及北亞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恆表示,考慮到關稅政策所觸發的市場調整,中國為加快穩定市場情緒,4月份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或政策利率(7天逆回購利率)的機率大幅增加,預期內地未來的貨幣及財政政策都會維持寬鬆。與此同時,香港亦需加大對中小企的短期支援,促進更多非美國貿易走廊相關的貿易流。
他補充,美國的關稅政策多變,「4月2日至今事情已改變很多,由很高的關稅、到90日暫緩,又有很多豁免」,因此仍需觀望未來進展,但礙於本季的高基數效應,料下一季度數字可能轉弱。
貿發局首席經濟師(大中華區)趙永礎指,過去大灣區企業大多以外貿為主,雖然對美國的貿易可能受限,但仍有歐盟、東盟等市場,毋須「為了一棵樹而忘了森林」,亦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尚待開發,因此對前景不用太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