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世界視線】戰爭加經濟危機 中下層生活可悲

202211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歐洲本來是高收入及高福利社會,但在90年代開始跟隨美國步向全球化及外判營運,至今俄烏戰爭、能源危機及高通脹陰影下,中下層陷入生活的危機。
以德國這經濟領頭羊為例,人均收入在10年以來實質增長了53%,看起來是不錯的數字,但是,社會分配出了問題,1990年至今,50%人口只擁有全國1%財富;而10%人口擁有全國70%財富,他們擁有資本、土地及企業。例如1980年至今,人均住屋面積由30平方米增至50平方米。但擁有物業的業主是增加到人均135平方米,租客只增至人均35平方米。
更可怕的是,小中產級別不少僱員不再以正常全職受僱,以前政府及私人企業是全職正式僱員,享有一年13個月薪金、保險及旅行津貼、再培訓支援及職業保障。如今即使擁有大學或技術學院文憑的大部分人士,都改為合約受僱,要自付醫療保險及供養老金。他們是平均月入2,500歐元的小中產一族,但只可月餘200歐元,只能多加班或找兼職工作,只可享有短途旅行,還要面對進修的壓力才可保住職位不被降級或辭退。他們的正常生活少了原來可去的劇院、音樂會、電影院。
享受號稱世界級最好的最低工資的德國人,約佔總人口30%,每周工作35小時,今年10月開始每小時工資由10.6歐元增至12歐元,是月平均(加津貼)收入1,800至2,000歐元的中下層,他們靠公共交通月票或騎單車代步。最典型是郵局工作人員,直至2000年仍是公務員,有各類保障及津貼,月入等於如今中產一族,如今淪為最低工資一族。有統計指出,這群人平均最多每月只剩100歐元,不少是「月光一族」。
如今更大的問題來了,面對電費、天然氣加價近三倍,一年之間食品已加價17%,而薪金只增加5%,最低工資的加薪也被通脹吞噬,不少人都陷入入不敷支的赤貧一族。他們要注意超市減價的貨品才購買,家中經常煮食,多吃燕麥之類飽肚食品,不可能再計劃去旅行。最可怕的噩夢還在等待他們:他們將來的退休金或會因通脹致購買力不足,他們會下沉到接受社會援助的一族!
不少工會及學者都質疑為何德國和法國這些福利及經濟強國,會淪為多勞少得的社會?他們正在緊急關注,以免爆發廣泛民眾不滿而出現政治危機及全面街頭暴亂。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