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世界視線】德前總理大揭秘 美找和議下台階

2023年11月29日 03:0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德國的《柏林人報》(Berliner Zeitung)本月初訪問德國前總理施羅德(1998至2005年任職),揭露了一個秘密。由於施羅德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有良好關係,施氏在2022年3月22日前後,於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協調的俄烏和談中,曾經擔任重要角色。烏方曾於去年2月接觸施羅德,要求他向普京表達協商的意願。施氏在3月期間未經德國政府授權,就在基輔及莫斯科斡旋,也一定程度被德國政府排拒。當時施羅德有參與勾畫出五點作為基礎:
一、烏克蘭不會成為北約成員國(這是普京最重要的底線)。
二、接受俄語亦是烏克蘭官方語言(即廢除烏克蘭於2014年顏色革命政變成功後的立法,禁用俄語及排斥俄國文化,成為頓巴斯俄裔爭取獨立的重要理由)。
三、頓巴斯仍屬烏克蘭,但會擁有更大的自主權。
四、烏克蘭需要其他國家的安全保證(包括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加德國)。
五、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這項後來在和約草議妥協為遲一段時間,最終再由新一輪全民投票決定)。
不過,去年4月時任英國首相約翰遜到訪烏克蘭後,和議被推翻,因為美國及英國大力游說澤連斯基接受在北約的支持下,烏克蘭有能力戰勝俄羅斯,收回頓巴斯及克里米亞。施羅德批評英美兩國政府不應該阻止和議。
施羅德今次揭秘,引發歐美主和派提出不同的議和方案。一個說法是烏克蘭要保證中立,即使成為北約成員國,也不能有北約駐軍及設置核武,無形中使北約成為真正的防衞體制。至於頓巴斯及克里米亞,可以繼續像以前《明斯克協議》一樣,保持非軍事化,名義上在烏克蘭之下維持高度自治,並於10年或20年後舉行公平的全民投票,決定是獨立,抑或回歸烏克蘭或俄羅斯。也有說法認為俄烏戰爭發展至今,俄羅斯的形勢比去年2月更佳,自然有更多政治籌碼,俄方已經佔領的領土,便不會退讓;若然再鬥下去,烏克蘭只會損失更大。
至於美國拜登政府的取態,不少歐美專家認為,將在退縮中找下台階,無論是歸咎於共和黨不支持,或是拜登因政績差及年邁而被黨內新候選人取替,甚至是敗選,都是結束俄烏戰爭的好條件。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