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世界視線】歐洲經濟大滯後 增加投資趕中美

2024年01月20日 03: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歐洲經濟仍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雖然通脹於2023年底已經回落到3%以下,但還未能達到2%的理想水平,而經濟卻已經停滯不前,最差是龍頭大哥德國。最新數字顯示,德國2023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初值,扣除物價影響後按年下跌0.3%,工業萎縮2%,全年家庭消費支出下降0.8%,政府消費支出減少1.7%亦影響經濟走向不景氣。
國際貿易方面,德國進出口去年分別減少3%和1.8%,也因為出口下降幅度較進口少,才支撐了GDP未有更大幅下滑;失業率則由去年初的5.5%攀升到年底的5.9%。展望今年,德國政府估計經濟可有1.3%增長,但這被批評是在美化數據替自己壯膽。德國工業聯合會就非常審慎地預計2024年德國只有0.3%的經濟增長,這個幅度僅僅補回2023年的衰退。這對歐洲整體經濟影響很大,首先是德國出口可能進一步萎縮,進口亦肯定會同時減少,這將嚴重影響作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的整體歐洲,而德國仍無法壓縮的失業率亦會影響歐洲。
2008年,歐洲的GDP和美國差不多,2022年美國GDP比歐洲多約8.6萬億美元,也被中國趕上了。歐洲經濟的落後,第一個因素來自2008年以來,歐洲甚至歐盟執行緊縮經濟政策,在生產力的投資與GDP比率,均低於中、日、韓及美國。另外,顯著的是歐洲私人消費能力一直下滑,而美國就不斷上升至歷史高位,接近GDP的約70%,歐洲卻只有約五成,這當然減低生產者的投資意願。
此外,在電池、人工智能和數碼科技研發方面,特別歐洲由原本是綠色能源開發的先導者,亦落後於中國和美國。最後使歐洲經濟停滯不前的,是歐洲整體是能源產品消耗國,俄烏戰爭使歐洲更依賴美國這全球能源最大生產國的高價供應。歐洲經濟亦依賴GDP達50%的出口,美國出口只佔GDP的10%左右,故此歐洲要大力維持高生產力及保持市場佔有率,但資金及市場競爭力對比中日韓下降都是其隱憂。
歐洲優勝在生活環境、醫療及社會福利制度,歐洲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是美國的25%,也比中國低,歐洲的貧富懸殊情況亦比美國及中國好。世界銀行去年預期全球人均壽命,歐盟的歲數也比中國的78.21及美國的76.33高。歐洲要增加科技創新投資及人才輸入,爭取機會才能迎頭趕上中、美。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