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世界視線】歐洲矛盾叢生 經濟社會趨亂

2024年06月06日 03: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歐洲的政治變得混亂,主因是歐洲面對的問題複雜又難以解決,各方無策便失去政治方向。更重要的是,面對的挑戰往往不是歐洲可獨自解決。表面上,歐盟是全球主要的發達國家集團,政治經濟應可自主。實際上自從二次大戰後,歐洲列強失去了國際政治經濟的主導權,讓美國取代,更且駐軍國境內,歐洲便失去主權,變成美國的附庸。北約在執行的層次完全由美國控制。歐盟各國要聽從美國的指使、號令和控制,國防、情報,以至國防工業均受制於美國。
例如,美國可隨意在歐盟國內設立情報站,囚禁被捕、被擄的敵對人士,侵犯主權,各國仍無法反對。即使歐盟強大,也向東擴大,在政治上,特別是軍事方面並沒有自主,主權虛設。正因如此,現時困擾歐盟最大的問題,如烏克蘭戰爭或歐洲與俄羅斯共處問題,都是由美國而起,也由美國控制。歐盟介入的空間極有限,歐盟是俯仰由人。
烏克蘭戰爭涉及歐盟的財政支付戰爭費用,並且有直接出兵參戰的可能性。這兩方面,若歐盟可自主決定的話,當不會出兵,也會盡快和談休戰,以此來減少歐盟的經濟負擔和破壞。因為除非一舉而瓦解俄羅斯,否則會是持久戰,經濟政治社會成本巨大,特別是歐洲社會厭戰,歐盟政府是民主選舉,堅持戰爭甚至徵兵參戰會是政府的政治自殺。
然而,在美國的壓力下,歐盟政府只能聽命備戰。其餘如非法移民問題,主因在於非洲、中亞戰亂,經濟不景,作為這些地區的前殖民地宗主國,歷史上對這些地區發展的破壞和現時缺乏支援,便要承受非法移民潮的壓力。堅持排斥,可是早已有大量來自相同地區的移民,後者當然會支持同鄉親友,用非法移民方法來歐團聚。堅決驅趕,與歐洲包容的價值觀也相牴觸,由此造成內部的分歧態度。最近還加上以色列在加薩種族清洗,歐盟各國因猶太人勢力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政策主張,親以與反以的衝突更加深內部分裂。
歐洲經濟處於不景氣中,因戰爭等因素,似難有短期復甦機會。經濟民生困難加上各種政治矛盾、社會分裂,經濟更易陷長期不穩。歐洲議會選舉未必可解決紛爭,可能使分歧衝突更惡化。內外因素影響下,即使烏克蘭不演變為歐洲大戰,歐洲的形勢仍十分惡劣。
研究院院長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