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世界视线】军事及经济遏华 美偏离发展正轨

2024年06月09日 03:00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美国以政治意识形态主导中美博弈,希望一方面增加对中国的军事威胁及围堵,另一方面不惜违背经济规律,以经济制裁及破坏全球供应链,来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被批评是偏离美国发展的正轨。
一些西方军事专家认为,拜登政府比特朗普更错估形势,以及高估了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力量。特朗普的军事、外交政策,是更明白到要与俄罗斯建立友好关系,使莫斯科在美国经济及军事打压中国时,不会支持北京。拜登上台后,虽然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制裁及封锁,但为了保护自己及金主在乌克兰的利益,不惜策动俄乌战争,企图削弱甚至颠覆普京政府,以为成功后便可以更有效打压中国。
可惜事与愿违,美国伙同北约无法透过军事支援乌克兰打败俄罗斯,更在俄国占尽优势、乌军面临溃败之际,又出现以巴战争,使美军自奥巴马倡导“重返亚太”以来,首次出现在欧洲、日本、南韩、印度、澳洲裹足不前,面对中国更出现从未有过的劣势。
经济方面,深入认识西方及中国经济、挪威的前气候与环境大臣埃里克‧索尔海姆就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比西方更快、更成功地,由传统工业经济模式转型到绿色产业经济,今天中国大量开发绿色再生能源,达总产量的60%,全国电动车占比已达50%,电动公共巴士占全球95%。
美国、欧洲及印度对中国绿色产业实行封锁,以求保护落后于中国的太阳能板、风电设施及电动车,但它们要重拾竞争优势,最大的障碍是欠缺庞大的本土市场来支持这类规模经济产业。最佳的例子是中国不但不排斥,更引入美国电动车公司特斯拉到中国生产,以增强互补,并提供庞大的中国市场销售,因此迫使中国电动车品牌与其竞争。
然而,拜登政府最近却要对中国某些钢铁及铝产品征收25%关税,对中国太阳能板及半导体征收50%关税,对中国电动车更征收100%关税,被经济学家批评为极不智,因为这不但剥夺了美国民众购买价廉物美产品的机会,更令受保护的本土产业欠缺竞争动力。
事实上,西方国家应开放及引入中国的技术和投资,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至于污蔑中国“产能过剩”更是个大谎言,就像挪威三文鱼,不正是因为产量过剩,才有价廉物美的商品畅销全球?
柏林自由大学哲学博士 史文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