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世界視線】印度發展障礙多 莫迪執政惹不滿

2024年06月10日 03: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印度有逾14億人口,2023年平均年齡僅28歲,是一個可以享有巨大人口紅利的國家;而中國2021年時平均年齡是38.8歲,如今估計超過40歲。雖然印度不斷誇耀自己多年來都有7%至10%的高經濟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亦估計,2024年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是3.9萬億美元,超越英國,位居美國、中國、德國、日本之後的第5位,可是,印度國內仍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阻礙發展。
最明顯的是高失業率。印度成年男性60%有穩定工作,女性只有36%,女性就業率遠比中國及西方國家低,印度女性通常17歲就結婚,婚後就職不足30%。而根據國際勞工組織最新報告,2000年印度35歲以下青少年失業率是35.2%,到2022年竟達65.7%的驚人數字。
阻礙印度發展的還有族群問題,首先是種姓制度。低種姓族群幾乎一無所有,在農村替地主工作,55%農村人口要借貸度日,他們在城市主要是做清潔及建築散工。低種姓族群基本上並無經濟條件供子女接受教育,結果是延續跨代貧窮。與此相關的是低種姓農村人口,如今有近億人遷移到城市做低薪工作,生活在沒有水、電及基本衞生設施的寮屋帳篷中。
其次是印度教與回教及少數宗教和族裔之衝突。總理莫迪所屬的、以印度教為中心的印度人民黨,不斷排斥全國二億回教人口,他今次大選籠絡印度教主流選民投票給他,其中一個承諾,就是若他當選,會控制回教勢力,特別是在東北部回教民眾較多地區。當地經常發生致命的宗教衝突,一些回教店舖在印度教重要節日甚至要關門,以免遭印度教暴民糾眾搶劫破壞及傷人。
莫迪最大的成就,是在他10年管治下,印度年收入在4萬美元以上的上層人口,增加了3倍,達到9,000萬人。然而,約10%人口控制80%的社會財富,窮人的生活並沒有多大改善。
印度的優勢是近年訓練出不少高科技人才,在電腦、醫療、藥物、環保等均有一定的研發水平,亦有野心進軍全球。有趣的是,印度進口商品價值超過出口,收支平衡要靠到國外工作的上層知識階層,以及到阿拉伯國家工作的低下勞動階層,來創匯填補。
今次大選,莫迪所屬的印度人民黨無法在國會單獨過半,席次少於2019年的上次選舉,間接說明民眾對莫迪執政的不滿正在增加。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