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世界視線】美打造全球北約 建網絡圍堵中國

2024年06月12日 03: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北約將於今年7月9至11日在華盛頓舉行峰會,宣揚今次峰會有重大意義,其中一項是計劃發展「全球北約」(Global NATO),擬取消北約「防衞」的地域界限,變成在東亞也會運作,當然就是要劍指中國。
歐洲有不少基金會和智庫,如美國成立的馬歇爾基金會、大西洋橋樑計劃及大西洋理事會等,均代表美國利益及政治立場在歐洲國家長期活動,它們長期培訓多國的歐洲新聞工作者,在傳媒界產生影響力,最成功的例子是德國,不少德國國會議員都是德國橋樑計劃的成員,德國政府更有不少官員曾接受這些美國基金會及智庫的培訓,分享以美國為首的自由民主意識形態反中抗俄。
美國的國際金融資本在歐洲亦有龐大投資。儘管德國經濟體積龐大,美國基金投資集團仍然是德國DAX指數中,多個最大成分股的重要控股公司,單是美國貝萊德(BlackRock)這個投資集團,就是德國頭8個經濟大集團的最大股東,結果連不少德國大經濟集團的利益都往往不完全代表德國的國家利益。因此,歐洲政府雖然掌握數據說明烏克蘭只有20%的成年男性願意參軍,烏克蘭更有70萬男性在歐洲各國躲避被徵召入伍,但卻仍然在意識形態及經濟利益考慮下支持繼續這場戰爭。如今更危險的是,烏克蘭軍隊已涉嫌在攻擊俄羅斯本土的核部隊,將戰火威脅到俄本土的核設施,連同北約欲來東亞,歐盟的法、德反對黨派議員已發出政治及社會警告。
目前最壞的發展是,美國政府一直鼓勵北約的歐洲成員國派軍艦及航機來中國南海窺探,並配合美政府在南海利用自身軍事力量挑釁中國,借鑑澤連斯基如今一直在歐洲陸續探訪北約、歐盟及其他成員國,以建立各國個別與烏克蘭的安全協議,無形中是以此建立一個援烏網絡。事實上,這個策略是美國驅使澤連斯基,方便美國自己淡出支援烏克蘭;同樣美國政府亦在鼓動歐洲盟友主動接觸印太地區不同的親美勢力,美國除了有日韓兩個忠實盟友、台灣民進黨政府這個附庸外,更有印度、菲律賓和越南,都是可能拉攏與北約成員國建立安全合作協議,聯手圍堵牽制中國的力量。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