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该国当上欧盟轮值主席国后出访乌克兰,继而访问俄罗斯,与普京会面。前者是循欧盟的惯例,没有引起争议,只令人怀疑欧尔班是否改变了对乌克兰政权的异议。因为在此之前,匈牙利以一票反对欧盟对乌克兰的援助,欧盟援乌的66亿欧元项目便因他的反对没法执行。
欧尔班出访俄罗斯则引起欧盟内部震怒,以欧盟主席国身份访俄,与欧盟一直制裁及仇视俄罗斯的立场相反。欧盟总部的领导人和外交政策主管公开指斥欧尔班不代表欧盟,甚至有声音要革退欧尔班。后者实际是不可行,轮值主席国制度是欧盟法制的基石,不能因人或因政治而可随便更替。欧尔班的说法是他同时访问乌俄是为了促成两国和谈,这应是欧盟应努力的方向,不是盲目的坚持战争。
欧尔班此举应该在已开始分裂的对乌政策再加冲击。一方面,乌战拖延,对欧盟经济打击巨大,特别是因对俄罗斯的全面脱鈎和敌对,欧洲民间不满日深,且已逐步反映在各国的政治选举结果上。另一方面,个别成员国家,在匈牙利以外,如斯洛伐克等已开始公开对援乌抗议。近来欧洲的选举,包括欧洲议会选举、法国国会选举等,选民的选择多是对欧盟、对欧盟的援乌政策不同意的政党,不分左右。欧尔班亦联合奥地利等政党,在欧洲议会里组织政治联盟。
欧盟内外反对乌战,要求和谈和解,不让战争延长的势力正在扩大。欧尔班以欧盟轮值主席国的身份,打破欧盟的禁忌,到乌克兰和俄罗斯劝和,应会引发欧盟政治与社会呼应的倾向。今年往后欧盟还有多场选举,可让社会民意表达对欧盟和国别现有执政党的援乌政策之不满与反对。反对援乌虽然与反以色列种族主义罪行并不直接连接,但两者同是反对当前欧盟主政势力的政策,参与的民众是互为影响,也互相呼应,势力聚合起来十分巨大。在这一两年里战争若不止,这将进一步成为强大的政治力量,推翻建制。以法国为例,其他国家亦然。建制的中间派不得不调整政策以应对政治潮流的转变,反战的声势会更大。
匈牙利以小国策动,反映欧盟体制的合理性,政治不能由大国垄断,更不能由大国的建制勾结来垄断。欧尔班跟着访问中国,正是引进中国来促成乌克兰和谈,成功与否都对欧洲政治有所冲击。
研究院院长 陈文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