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美国总统特朗普声言向全球实施一刀切式的对等关税,显然并非真正的对等,而是一种无差别的胁迫行为,因而引发各国不同反应。例如澳洲对美国基本是零关税,且年年录得对美贸易赤字,结果竟仍被征收10%的关税。当地正值大选临近,令政府无所适从。
情况相似的,还有加拿大与墨西哥,尽管与美国签有《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却仍被加征25%关税,显得背信弃义。另一种则是,与美国确有互征关税的先进国家,如欧盟、日本与南韩等,它们虽肯定会与美国协商,却未必有足够底气如中国般强硬对抗。
加速去美元化
最可怜的是如越南、柬埔寨及印尼等国,即使未来被课以更高关税,也无力反击。这些国家既无经济能力大量购买美国货,以及赴美投资,更遑论购买美债,只能在这90天内设法寻活路。无论是特朗普现时将关税暂时降回10%,并豁免电子产品的关税,也无法挽回美国以往“善意自由主义”(Benevolent Liberalism)形象,反倒退到19世纪帝国主义的恶霸姿态。
特朗普这套关税政策,对美国本身也造成严重伤害。国际上,政策的反覆与突然转向导致股市大幅波动并走低,美元汇率下滑。更危险的是,美国10年期债息近日升至4.4%左右,这即代表债价下跌,如此便丧失股市下跌时,成为资金避风港的角色。
对中国、越南、柬埔寨及孟加拉等国输美产品加征高关税,也严重损害在这些国家设厂投资的美国企业。即使只征收10%关税,这些企业也被迫考虑提高售价,影响销售与获利,自然压缩对股东的派息空间。
这场中美贸易战,使中国积极寻找替代品。原本由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如大豆、鸡肉与牛肉,现改从巴西、阿根廷及澳洲输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就是为推动猪肉与蔬果出口至中国铺路。能源方面,中国加强从澳洲、俄罗斯、加拿大与印尼等国进口石油与天然气。
无疑,欧盟政府担心中国未能出口往美国的平价商品,会转而涌入欧洲市场,但民众倒是欢迎这些平价商品,有助压低通胀。同时,可使中欧加强互相投资,在高科技领域也有望加深合作,从而扩大中国在全球贸易与政经上的影响力。更令特朗普担忧的是,这些大型交易很大程度会用人民币与欧元结算,无形中加速去美元化。
柏林自由大学哲学博士 史文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