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係「敢」煮:家傳金黃乒乓魚蛋

2018091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別於大家常見嘅潮州魚蛋,家傳食譜炮製出來嘅係潮式炸魚蛋,由熱辣辣大大粒到放涼了皺皮乒乓波般,賣相麻麻卻依然肉鮮爽彈。(資料圖片)
我唔係大廚,亦無上過堂學過廚,只係由細幫手入廚煮飯,可以說係由細煮到大,兼因為做嘢接觸好多大廚,偷到唔少師,唔敢話煮餸好叻,但堅鍾意煮,又乜都敢煮敢試嘅現代港女。
------
魚蛋,很多地方都有出產,有小妹家鄉嘅潮州白魚蛋、福州魚丸、溫州魚圓、台灣魚丸等,魚丸、魚圓,指嘅都係魚蛋,而香港人最常吃又愛吃嘅魚蛋排行榜,必有潮州魚蛋嘅份兒。
潮州魚蛋中又以汕頭達濠魚蛋最出名,點解?其實有段古。相傳南宋嘅末代皇帝嗜魚,但又怕魚刺和魚骨,每次骾骨,必大發雷霆,仲會將廚師砍頭,搞到人人誠惶誠恐。一天,皇帝又要食魚,御廚深感伴君如伴虎,不禁怒從心生,將怒氣發洩喺魚身,舉起刀背,將魚猛剁以洩憤,殊不知發洩過後,驚覺魚肉與魚骨已被剁至分離,心生一計,就想出魚蛋這道菜,龍顏更因而大悅。後蒙古人掩至,宋帝御廚南下逃難至潮汕,順勢在盛產海魚的達濠定居下來,此美食亦因而得以在當地發揚光大。
潮汕一帶炮製的魚蛋,從前就會用平價魚或鮮魚嘅頭尾剁碎,再以人手打成魚漿唧出一粒粒嘅雪白魚蛋。近年對食材講究得多,唔再用魚頭魚尾這些下欄食材,轉用鮮魚製作,一般是門鱔(尤其是黃鱔)、九棍、䱛仔等,而這3種魚更有「魚蛋三寶」之稱;事關門鱔韌性高、九棍魚味濃郁,以及肉質富彈性嘅䱛仔,令魚蛋食起嚟,富鮮甜味又彈牙爽口。時移世易,因應地理及環境,就算是潮汕等地亦未必捉到這些魚鮮,因此,有人改用其他魚類或雜魚代替。
魚起皮去骨後打成魚漿,從前就由人手製作,近年基於經濟效益及效率,很多品牌或小店都轉用機打漿。過程中,由於魚漿會因磨擦而升溫,進而影響質素,故會不斷加冰以降溫,但落得太多冰亦會影響魚漿的軟硬度,由於每次用魚量及質素各有不同,加上受製作時嘅溫度及濕度所影響,一般都是靠師傅經驗及手感來調節用冰量及魚漿嘅起膠度。
很多潮州婦女都會自己動手炮製傳統美食,魚蛋亦不例外,小妹家中嘅「煮」人亦秉承傳統美德,會自家由原材料開始製作家鄉食品,而魚蛋便是其一,之不過,家中小孩眾多,雪白嘅魚蛋對百厭又嚼嘴嘅細路而言吸引力欠奉,於是「煮」人發揮創意,將原是烚煮嘅白魚蛋化身成皮肉肉彈嘅炸乒乓魚蛋。整畀自家孩子食用,食材自然講究得多,她會用上原條鮫魚,每條成斤重,起皮起骨起肉,皮會蘸少許粉炸成小食,魚骨會煎香熬湯,而魚肉就會人手剁碎,與腩肉碎、雞蛋、中芹、薯粉、魚露等拌勻打至起膠,大大話話無十斤都有八斤嘅魚肉漿,用人手打至起膠要花費相當大的氣力才行,之後燒熱一烹油,用手唧出一粒粒魚蛋下鑊,先大火令魚蛋外皮收縮鎖緊水分及肉汁後轉中大火慢慢炸至熟透,撈起時一粒粒大如乒乓球,皮脆肉鮮又彈牙,係兒時與弟兄姊妹過時過節必爭美食之一。
今時今日,「煮」人年紀大了,已打不起那一烹魚漿,小妹亦只在過時過節才會煮這味「家傳美食」。不過依然堅持用鮫魚,但分量會除十,方便控制。而打魚膠亦是學問,真係只能靠經驗及手感,感到魚漿打至黏稠即可,唧魚蛋下油鑊時,亦會盡量控制大小,因為唧得太大,難熟之餘,熟了體積變大,猶如吹脹了嘅乒乓波,趁熱吃當然無問題,但涼了卻成漏氣嘅皺皮波,再彈牙鮮味都難免扣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