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估估吓:皇都戲院前身叫咩名?

2018102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皇都戲院的前身是……(設計圖片)
日前有報道指,有66年歷史、被古物諮詢委員會通過為一級歷史建築物的舊皇都戲院,發展商已集齊80%業權,並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拍,藉此進行重建。對於不少如小編般在北角長大的朋友來說,當然是感到非常可惜。事關戲院不但陪伴着我們成長,更見證了香港影業的發展,而其獨特的建築,在世上更是絕無僅有。
皇都戲院的前身,其實是1952年開幕的璇宮戲院(Empire Theatre),至1959年才易名為皇都戲院(State Theatre),至1997年結業,改為桌球會。璇宮戲院建於戰後戲院業剛復甦的年代,是港島區現存最具歷史的戲院建築。其建築亦開創了不少的紀念,屬單幢式戲院建築的它,佔地達3萬平方呎,當年造價高達250萬元,可以容納1,173位觀眾,單是超等便能容納400位觀眾,更擁有可容納120人,備有獨立銀幕的試映室。另外建築師亦特別因應當年英皇道的交通條例,為戲院設計了一個可容納50輛汽車的地下停車場,不僅是全港首創,在遠東地區亦絕無僅有。
外觀方面,戲院最引人注目的,必定是屋頂外露式拋物線型混凝土桁架,除充分體現戰後現代主義的簡潔設計外,在亞洲甚至是全球的戲院建築,都是絕無僅有。另外,入口處的弧形立面,有一幅名為「蟬迷董卓」的大型浮雕裝飾,乃出自名畫家梅與天之手筆,由於數十年來一直被電影海報及廣告板遮擋,直至近年因重建工程而得以重見天日。
開業初期,璇宮戲院主要以放映首輪西片為主,直至1971年嘉禾成立院線「雙皇」,皇都戲院加入為成員,才改為播放港產片。由於戲院設有鏡框式舞台,故放映電影外,亦有不少大型古典音樂演奏、戲劇及舞蹈表演在這舉行。1970年8月,當時只有17歲的鄧麗君,便隨台灣凱聲綜合藝術團在此表演,可謂是見證了一代歌后的誕生,同時亦印證着戲院對本港電影及娛樂文藝事業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