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夜校】電腦科:為何鍵盤這樣排列?
2018110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雖然原意是慢,但熟習後其實一樣可以成為閃電手,對不?(資料圖片)
現時返工用鍵盤多過用筆,相信大家亦經歷過學打字的慘痛過去。為何主流的QWERTY鍵盤要這樣排列,這不是要故意刁難人?對了一半,QWERTY鍵盤的排列,原意確是要讓用家「慢」下來。
最早的打字機,據說是1808年由一位意大利人發明,不過說到奠定近代鍵盤排列的QWERTY布局,卻是1870年出於美國人Christopher Latham Scholes之手,歷經數年研發改進而成。Scholes最初研發的打字機,原本採用了鋼琴般的兩行布局,並且很多英文字是順序排列,惟打字機的操作,大都是按鍵並連動後方的字臂,在這種結構下,若然相鄰字母按下太快,前鍵還未歸位,後鍵便已錘落,又或兩鍵同時按下時,便很容易卡着。為解決這問題,Scholes摸索着不同的方法,將字按鍵重新排列,包括把常用的字母分開,並因應使用頻率、手指強弱等布置來「減速」,避免故障。
當然,這排列並非一日煉成,經反覆嘗試及修改,於1870年,最終得出了接近現代QWERTY四行布局形態。及後他的設計賣給了名為Remington的軍械製造商,該公司亦進行了若干改動,如將R搬到上E字旁,據說此舉乃為讓銷售員可在同一層打出TYPE WRITER二字,讓顧客留下方便的印象,這便是為何「E、R」這經常並用卻能排在一起的原因。隨着1878年Remington No. 2打字機的推出並大受歡迎,奠定了踏上日後成為主流之路,延續至電子鍵盤及電腦鍵盤世代。
在打字的歷史長河中,QWERTY布局亦非全無挑戰,像1930年代由August Dvorak博士研究的Dvorak布局,便以減少手指移動及錯誤為目標,把鍵盤布局按他的理念排列,如把5個英文響音集中到左邊等。而根據健力士世界紀錄,現時英文打字「最速」的紀錄,亦是由一位名為Barbara Blackburn的美國女士配合Dvorak鍵盤在1985年寫下,平均達到每分鐘150字,極速時更達212字,而更戲劇性的是,她原來曾在學校的QWERTY打字課中不合格!但在種種因素下,Dvorak布局始終未能撼動QWERTY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