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估估吓:邊度仲有「H」形徙置大廈?

2018120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美荷樓為石硤尾邨41座,現已活化為旅舍及展館。(資料圖片)
香港早期的出租公共房屋,早在上世紀50年代已開始興建,首個項目為石硤尾徙置區,用於安置受石硤尾木屋區大火影響的災民。自此之後,政府開始在不同地方興建公共房屋,為香港的公營房屋發展計劃揭開序幕。
石硤尾徒置區採用H形設計,樓高有六及七層兩種,首批八幢於1954年年底建成。這些屬於「第一型」設計的徙置大廈,住宅單位分成兩翼,單位只有百餘平方呎,沒有獨立廁所及廚房,居民須使用設於兩翼之間的公共廁所及浴室,亦只能在家門外的走廊煮食。
隨着時代的變遷,政府於70年代起陸續重建石硤尾邨,把殘舊和不合時宜的大廈拆卸,並保留了其中一幢首批興建的「第一型」徙置大廈。目前,該大廈已被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歷史建築,並已活化成為附設公屋博物館的青年旅舍,大家知唔知係邊一幢呢?
答案:
這幢二級歷史建築就是在石硤尾邨的美荷樓(或稱41座),活化後已變為旅舍,地面及一樓是「美荷樓生活館」,館內有浴室、洗手間、雜貨店及居住單位等複製場景,以及超過1,200件藏品、40多段口述歷史。想了解更多當年公共屋邨居民的生活點滴,不妨去參觀一下,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