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膠豬仔錢罌 儲起港人故事

2019020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紅膠豬曾經是紅極一時的玩具,叫孩子們愛不釋手。(張錦昌攝)
外形圓潤、飽滿的豬仔,在華人社會素來象徵富貴和福氣,在電子錢幣還未盛行的年代,幾乎每家每戶都有隻豬仔錢罌「坐鎮」,而紅色塑膠豬更是經典之最,70、80年代的熱門年貨。適逢豬年,生產膠豬的香港原廠家二代黃文銳先生大談昔日的造豬故事,更有商場推出復刻版紅塑膠豬仔錢罌,讓大家重拾港式賀年情懷。
【吉祥造型大受歡迎】
第二代接班人黃文銳表示「一出世已見到紅膠豬」,他說:「塑膠廠由爸爸與伯父在60年代開設,生產日用品如碗碟、玩具如西瓜波和小露寶等,紅膠豬因着輕巧設計和吉祥造型,令它在眾多年貨中『跑出』,人們都買回家作擺設,或是送給小朋友作玩具,在物質生活不太豐盛的年代,這份禮物已叫孩子們樂上半天。」
談及過去的製作過程,黃文銳說一般過年前兩個月才會開機做:「把塑膠料堆入預熱的吹塑機中,在模具內吹出一隻隻豬仔,再由人手畫上隨意的金色紋理,待乾、入袋。金錢款塑膠豬仔錢罌屬於第一代,其設計完全密封,新主人要用燒熱的五蚊銀『開窿』;由於沒有取錢的出口位,年尾若要把儲蓄拿出來就要劏開豬肚,然後再買隻新豬過年。」
【2014年停產】
在產量達高峰期的70、80年代,一天要做3,000至4,000隻豬,當時只有10多歲的黃文銳與兄弟們都要幫忙畫豬,為了趕工約10秒就要完成一隻,他坦言對住這些豬仔已經變得麻目,更不會用它儲蓄,但與親戚邊畫豬邊嬉戲的時光,倒是令人回味。
九十年代起,隨着屋村的文具店、雜貨舖和士多不再興旺,紅膠豬的需求亦逐漸減少。「周圍都是商場,連鎖店怎會賣這些產品?當時做豬的利潤幾乎是零,但有舊客戶希望取貨,我們依然會小量生產。」到了2014年,工人年紀大、吹塑機械壞,在衡量各方面的利弊後,黃文銳決定停止生產塑膠豬仔錢罌,而這個盛載港人回憶的儲蓄神器亦成為歷史。
【香港人的情懷】
無論是想重拾珍貴回憶的舊人,還是希望體驗這份紅膠豬魅力的新人,今個新年都可到KCP九龍城廣場的《福豬報喜賀新禧》主題區走一趟,細賞巨型金錢款塑膠豬仔錢罌立體裝置,更可在商場消費滿指定金額後,換領復刻版紅膠豬,感受這份屬於香港人的情懷。
《KCP 九龍城廣場‧福豬報喜賀新禧》
日期:即日至2月20日(2月11日特設醒獅賀歲)
時間:10:00am-10:00pm
地點:九龍城廣場
禮品換領
換領日期:即日至2月4日
時間:10:00am-10:00pm
換領地點:九龍城廣場UG顧客服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