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之道在於肝……

2019032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春季養生之道在於養肝,保健湯水結集養生智慧,有助強健體魄。(蔡浩文攝)
春天乍暖還寒,如果身體疏於防範,較易惹來不適。原來在中醫學的角度來看,春天屬木,與肝相應,脾胃屬土,而木剋土,當肝旺乘脾,脾胃的運作便可會受到影響。春季養生之道在於養肝,只要加強肝氣,便可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提高抵抗力。
【春季宜養肝】
註冊中醫師劉芷寧表示,立春後的天氣,陰晴不定,而且潮濕多雨,容易受濕邪入侵。濕邪作惡,可引致脾胃虛弱,容易患外感。若脾胃功能差,體內濕氣排不出,可出現渾身乏力、精神不振、睡多久也不夠、胃口不佳、胃脹胃氣、頭重、胸悶、大便稀溏等問題,亦會令濕疹及痛痺症狀反覆發作。春天宜食用甘味的食物,如番薯、淮山、粟米、栗子等,有助健脾、益氣、去濕。亦要少食酸冷的食物或飲料,以免傷害脾胃。想炮製一些具提高抵抗力的湯水?不如參考以下劉醫師的建議。
【湯水推介】
粉葛眉豆土茯苓瘦肉湯
材料(2-3人分量)
粉葛2斤、眉豆30克、土茯苓30克、蜜棗2粒、生薑3片、瘦肉1斤
做法:
1.豬肉洗淨後切件,汆水。
2.粉葛及土茯苓洗淨去皮,拍碎成小塊;其他材料浸透洗淨。
3.所有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12碗,煲滾後改用慢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開胃,利水消腫,通暢小便,消除疲勞
醫師解讀:粉葛可解熱退燒,透疹止瀉,治療頸背筋骨酸痛。土茯苓有除濕解毒,通利關節,治療皮膚痕癢。眉豆則補脾和中化濕。
淮山核桃栗子瘦肉湯
材料(2-3人分量)
核桃(連衣)30克、栗子30克、淮山15克、炒扁豆15克、南棗5粒、瘦肉1斤、生薑3片
做法:
1.豬肉洗淨後切件,汆水,其餘材料洗淨。
2.將所有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10碗,煲滾後改用慢火煲1.5小時,加鹽調味,可供飲用。
功效:健強脾胃,滋腎固精,補氣養血。適合日間嗜睡,夜晚又難入睡,且易醒,不能熟睡,胃口欠佳,大便不盡或大便爛,或兼有水腫、眼腫者。
醫師解讀:核桃、淮山、栗子均可補腎,益脾胃。扁豆可健脾化濕。而南棗則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
佛手瓜薏仁湯
材料(2人分量)
佛手瓜1個、生熟薏苡仁各15克、紅蘿蔔1條、蜜棗2粒、芡實15克、陳皮1角、瘦肉半斤、食鹽適量。
做法:
1.瘦肉洗淨後切件,汆水,其餘材料洗淨。
2.將所有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10碗,煲滾後改用慢火煲1.5小時,加鹽調味,可供飲用。
功效:補脾和胃,益氣袪濕
醫師解讀:佛手瓜可健脾和胃,理氣和中。薏苡仁、芡實健脾袪濕,紅蘿蔔、蜜棗健脾和胃,陳皮燥濕行氣。
淮山牛大力補骨湯
材料(2-3人分量)
淮山、蓮子、芡實各30克,牛大力12克,淮牛膝、桑寄生各15克,瑤柱2粒,紅棗5粒(去核),豬骨半斤。
做法:
1.豬骨出水,其餘材料浸洗。
2.將所有材料放入煲內,8碗水慢火煲2小時剩下4碗,加鹽調味。
功能:補肝腎,強筋骨,健脾補腦。
醫師解讀:淮山、蓮子、芡實、淮牛膝都有補益肝腎的作用,牛大力及桑寄生更有強腰祛濕的作用,配搭益氣補腰的豬骨,和養血的紅棗,可有補肝腎養氣血通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