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夜校:「西線無戰事」出自哪場戰爭?

2020011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生活夜校:「西線無戰事」出自哪場戰爭?(互聯網)
剛剛奪得金球獎最佳電影和導演,並獲奧斯卡提名的戰爭電影《1917 逆戰救兵》,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線」為背景。
所謂「西線」,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主力就是德國,德國位於歐洲中心,對俄、法、英作戰,代表德國要面對兩條戰線,就是對俄國的「東線」和對英法的「西線」。
本來德國以為,可以迅速擊敗英法,集中全力在「東線」對抗俄國,但戰爭形勢因為馬恩河戰役而有了戲劇性地改變,雙方沿着法國邊境自北海至瑞士挖了一連串的壕溝,實行陣地戰,整條戰線在戰爭大部分時間都未有明顯的變動,而守着戰壕的士兵,則天天面對死亡威脅和極惡劣的生活環境。
說到「西線」,可能不少球迷都記得,有些球賽旁述,談到當天沒有賽事,都愛說「今天西線無戰事」,原來正是源自這場場爭。
話說一戰之後,德國作家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寫了一本名為《Im Westen nichts Neues》的小說,譯成中文就是《西線無戰事》,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的殘酷戰況,內容帶有強烈的反戰意識,廣獲好評。美國荷里活於1930年改編成電影《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更一舉奪得奧斯卡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兩大獎項,自此以後,「西線無戰事」便融入香港,成為當年的日常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