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消息:愛吃魚生怕生蟲 杜蟲一族隨時出事

2014011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本港部分愛吃魚生人士,掀起自行吃杜蟲藥的熱潮。(設計圖片)
魚生為港人至愛,惟「生冷嘢」未經高溫煮熟,附在生肉上的蟲卵,隨時禍「蟲」口入。有本港肝臟科專家指,曾在進行膽管手術時,看見病人膽管內藏有多條兩、三厘米長的肝吸蟲。本港有不少「嗜生」一族,為免長期進食魚生而生蟲,竟仿傚魚生之國日本及南韓市民,定期服食杜蟲藥,以求「清一清」,還在網上自組群組,分享杜蟲心得,有人更「膽粗粗」服用坊間未在港註冊的杜蟲藥。有專科醫生稱,市民在未了解身體情況下,胡亂服用杜蟲藥,隨時傷肝。
已服用杜蟲藥四、五年的Tim(化名)嗜食魚生,為防生蟲,他會從南韓購入杜蟲藥,每半年服用一次。記者後來於網上發現多個杜蟲群組,互相分享杜蟲史,有網民表示每年會杜蟲一次,直至懷孕才停止服藥。亦有魚生迷因懼怕生蟲,最終在沒有醫生指示下,自行服用杜蟲藥。
事實上,本港亦不難購得各款杜蟲藥,記者日前在尖沙咀一間韓式用品專賣店,發現Tim長期服用的南韓杜蟲藥,惟根據衞生署資料,該款杜蟲藥在港並未註冊,即該店是違規出售該藥。
「有時同病人做膽管手術,都會喺膽管睇到兩、三厘米長嘅肝吸蟲。」香港大學腸胃及肝臟講座教授袁孟峰指,病人未確診生蟲,便胡亂自行服用杜蟲藥有機會影響肝臟健康。而腸胃及肝臟專科醫生張鼎堅稱,病人體內若有寄生蟲,會有肚痛及體重下降等徵狀,大便形狀及顏色亦可能改變,如懷疑生蟲,應先檢驗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