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孩不講粵語:家長「英普行先」 棄粵語成大勢

2014091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英語及普通話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家長「棄粵」成為趨勢。(設計圖片)
粵語文化何去何從?新學年伊始,子女的學習問題成為熱話。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英語及普通話均被視作港人的「生存之道」,孕育了一批「英普行先」的家長。有小5女生表示就讀的英文小學「非英即普」,廣東話已非同學間的日常溝通語言;有家長則以英、普作家庭語言,6歲半女兒不懂得簡單的廣東話俚語。記者日前隨機訪問30名家長,當中更有逾6成人坦言甘願「犧牲」廣東話,以提高子女英、普水平。學者及文化界人士坦言,家長「棄粵」成為大趨勢,廣東話的內涵將漸被遺棄,擔心粵語文化終會凋零殆盡。
「知唔知『奄尖』、『論盡』、『濕碎』、『核突』同『詐諦』點解?」面對記者的提問,就讀國際學校小學3年級的Celine能清楚解釋『核突』的意思,惟對其餘4個廣東話常用字眼卻露出不解表情,最後在父親Steve以例句解釋下,她終明白「奄尖」和「論盡」的含意,卻依然不懂得「濕碎」和「詐諦」。
Celine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會廣東話、普通話、英語夾雜。Steve坦言英、普比廣東話重要,自嬰孩時期已用全英語與Celine溝通,在其入讀小學後,開始進行普通話口語訓練,近期才開始學習廣東話,「始終香港人,唔可以唔識。」
與Steve想法近似的家長為數不少。就讀英文小學5年級的欣欣,在校接受「普教中」訓練,同學間均以英語或普通話溝通,在家則與父母說廣東話。欣欣接受廣東話口語測試時順利過關,惟其父Herbert不諱言,她的廣東話發展或受到一定影響,「佢會唔識啲口語,有啲字講普通話佢會知點解,但用廣東話就未必知。」Herbert直言會以子女前途「行先」,「咁都好無奈,係要有啲犧牲。」
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於去年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810名育有3歲或以下幼童的受訪家長中,逾6成人表示為了讓子女學好英語,不介意窒礙子女學習中文的進度。記者日前在九龍塘及黃大仙不同小學外,隨機訪問了30名家長,大部分家長均認為英語最重要,逾7成家長指普通話比廣東話重要。
6成多的受訪家長表示願意以子女廣東話水平下降為代價,換取更高的英、普水平。女兒就讀小2的蔡先生謂,廣東話使用上的廣泛性較低,「普通話,馬來西亞、新加坡都會講。」另1名家長鄧太則認為,日常溝通已足以讓兒子學會廣東話。
Celine接受的廣東話口語測試,由香港教育學院中國語言學系副主任謝家浩及助理教授陳淑貞設計,主要是選取一些小3至小6程度學生能理解的廣東話詞彙,以觀察他們對廣東話的理解程度。謝指出,Celine的情況反映語言在失去使用動機,欠缺適當語境下,逐漸被遺忘。他續指,「識得口頭上嘅對答係語音方面嘅掌握,同文化傳承唔係同等嘅事」,擔心真正的粵語文化終會隨時間散佚。
就廣東話的傳承問題,教育局發言人表示特區政府一直重視推廣「2文3語」,而廣東話是香港的主要語言,地位毋庸置疑,故教育局重視學生在廣東話方面的學習,並就此為教師提供不同的培訓活動及教學資源。惟文化評論人彭志銘指,時下家長過於功利,本土粵語文化大倒退,情況已揭開廣東話沒落的序幕,長此下去,普通話或將成為香港的主要語言,「香港作為(大陸)廣東話嘅最後基地,如果都守唔住,廣東話就會慢慢沒落!」香港教育學院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助理教授錢志安則指,近年發現部分廣東話口語有被書面語取代的趨勢,相信與粵語及普通話碰撞有關。他坦言,本港未來的語言政策,對廣東話的發展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