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百萬成人患脂肪肝 發病率亞洲最高

2015072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肥胖是引起脂肪肝的風險因素之一。(資料圖片)
港人經常大魚大肉,少做運動,隨時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卻不自知,嚴重者可致肝硬化或肝癌。據本地大學研究顯示,本港約100萬成人患脂肪肝,發病率是亞洲地區最高,每年新症約10萬宗,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有醫生提醒,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綜合症為脂肪肝高危一族,應定期檢查身體,注意飲食及勤做運動。
脂肪肝是常見的慢性肝病之一,近年患者人數與日俱增。私人執業腸胃肝臟專科醫生張遠昌表示,脂肪肝泛指脂肪囤積超過肝臟重量的5%,中文大學醫學院早前研究指出,本港約100萬成人患脂肪肝,發病率介乎3成至4成,是亞洲地區最高,與歐美國家「睇齊」,反映問題嚴重。本港每年新症約10萬宗,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約數個百分點的患者為兒童,部分為10歲以下兒童,「特別係米芝蓮身型,實走唔甩」。
脂肪肝成因與生活習慣不良有關,張遠昌形容「呢個病都係食番嚟」,港人喜歡西化飲食,多肉少菜,又愛宵夜,偏偏少做運動,令脂肪慢慢在肝臟積聚,導致肝臟發炎,其後引致肝纖維化,甚至形成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他補充,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等代謝綜合症患者屬高危人士;年逾40歲女性因停經,影響女性賀爾蒙,令脂肪肝發病機會上升,男性則不受年齡影響。
張遠昌續稱,脂肪肝最初無明顯病徵,患者一般只感到疲勞,多數經身體檢查始發現,臨床所見是職業司機、白領居多。他又說,由於徵狀不明顯,市民容易輕視,「病人聽到脂肪肝,見無咩徵狀,好多都以為無事,直至聽到肝臟發炎先會識驚。」張稱,目前沒有針對性藥物治療脂肪肝,若及早改善生活及飲食習慣,包括多菜少肉,並且定期做運動,每周做150分鐘運動,例如跑步、游泳及戒煙戒酒等,肝功能可恢復正常。他透露,一名40歲專業人士早前確診脂肪肝,花半年時間由食肉獸變素食者,每日做適量運動,成功減走20磅肥肉及消滅脂肪肝。
其實,愈早確診脂肪肝愈容易控制病情,公立醫院近年引入無創傷性肝脂肪測試,只須將儀器放於腹部,5分鐘內可測出病人脂肪含量及纖維化程度,準確度超過90%。目前,醫院常用超聲波或肝穿刺測試評估肝脂肪量,兩者均有局限。前者敏感度不足,無法測出脂肪量低於30%、病情輕微患者的情況;後者需用針刺穿上腹3至4厘米抽取肝組織化驗,具創傷性。
無創傷性肝脂肪測試針對脂肪令超聲波能量減少,利用儀器無創探測超聲波能量,反映肝脂肪量,醫生只需將探測器放於病人上腹位置掃描10次,5分鐘即有結果,較超聲波更快更有效,有助盡早發現患者病情。
張遠昌解釋,新技術不但快捷,亦為醫生提供更多資料,包括脂肪含量及纖維化程度,有助盡快確診及訂定治療方案。他提醒中年人及代謝綜合症患者應定期檢查身體,注意飲食及勤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