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香港vs新加坡 環保對決!

2015092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近年致力於環保項目的新加坡,在資源再生方面帶給港人反思的機會。(設計圖片)
被譽為亞洲四小龍的香港及新加坡,經常被相提並論,由經濟到環保,兩地亦不時被比較。究竟近年致力於環保項目的新加坡,在資源再生方面會帶給港人甚麼反思?有團體近日帶領一批中學生出走新加坡,深入探討當地的水資源、能源減耗、城市綠化規劃、生物多樣化及建築廢物轉化等不同環保範疇,學生將分析有關環保配套於香港應用的可行性,並展開10個月的巡迴演講。
「如果放返落香港,城門河、啟德河又可唔可以做儲水水塘呢?我哋係咪都有條件做到呢?依啲都係同學睇完新加坡情況之後可以反思嘅地方。」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首席講師侯智恒博士多年來擔任團長帶領學生到極地考察,今年轉戰到新加坡,與著名香港女探險家李樂詩博士及23名學生參與由仁愛堂舉辦的環保城市探索之旅,思考將新加坡的環保項目帶回本港,由新生代帶領發展可再生資源。
團隊到訪新加坡的濱海堤壩及新生水展覽中心,考察新加坡的雨水收集、淡水進口、新生水和淡化海水等,參考該國為逐步擺脫依賴鄰國馬來西亞供水,所發展的「國家水喉」項目;反觀本港多年來至今仍依賴內地單一原水水源東江水供水,東江每年對港供水量佔全港用水總需求量差不多7至8成。
侯智恒表示,每當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遇到爭拗時,對方便會拿供水作籌碼,「香港或會遇到同樣情況,同學親自了解咗新加坡『國家水喉』項目後,香港係咪可以開始諗吓點做呢?」
「『環保』兩個字人人都知,但真正實行嘅人唔多。」李樂詩坦言,本港環保路難行,必須要在教育方面落藥,寄望有志投身環保行業的高中生透過今次體會,作為推動者把環保訊息傳開去,「動物、植物、空氣、建築物等,有好多環保議題等緊我哋去解決,好似全球暖化,內地就有缺水危機,我哋一定要未雨綢繆,將眼光放遠。」
考察大使亦參觀了集再生能源建築設計及園藝於一身的濱海灣花園、東南亞首座完全採用太陽能及零耗能技術的建設局專業學院,深入了解綠色城市。  
學以致用,不單止得個「講」字,亦要身體力行,把環保訊息傳揚開去。23名考察大使早前已於校園及社區宣揚有關「轉廢為能」訊息,加深對本港環保工作及可持續發展配套的認識;4日3夜新加坡環保城市探索之旅完結後,考察大使隨即到學校及社區分享學習成果。
考察大使異口同聲表示,新生代以往對於「環保」二字的意識不高,但近年有所轉變,就讀中五的陳浩軒說:「同學對環保嘅意識真係唔太高,但漸漸都發現到佢哋會識廚餘、廢物分類,係1個好開始。」而就讀中5的鍾泳瑤亦表示,參觀濱海堤壩後,發現本港進口水過份依賴東江,存在危機,認為要宣揚有關意識,提高社會關注。
他們於6月至8月間,曾到訪仁愛堂環保園塑膠資源再生中心體驗廢膠分類過程、參觀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保育設施、了解科學園綠色建築設計、於大埔汀角紅樹林學習濕地生態,深入了解本港的環保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