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推毅行醫路計劃 報考醫科有take two

2015110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志從醫的學生或在職人士將有第二次機會考入港大醫學院。(何頴賢攝)
香港大學今日(7日)舉行入學資訊日,講解新學年收生遴選機制和入學要求,吸引大批家長和學生取經。另外, 港大醫學院將推出「毅行醫路(Second Chance)」計劃,讓一些正修讀其他學士課程的學生,或已完成學位課程的在職人士,有第二次機會考讀港大醫學院課程。有牛津大學碩士畢業生寧放棄百萬年薪,也要重拾兒時夢想,希望可服務杏林界,也有專業精算師連續4年投考醫學院,最終如願以償。
港大教務處入學及學術交流部高級經理黃佩珊指出,雖然港大的基本入學要求為「332233」,但過去近70%考入港大的考生均修讀7科,當兩名考生同分時,讀7科的考生會較有優勢。而如考獲「5*」或「5**」亦會獲額外加分。另外,4個課程包括藥劑學士、牙醫、內外全科醫學士、教育學士及理學士下學年將會增加一年級學額,加幅由5個至25個不等。
港大醫學院將推出「毅行醫路(Second Chance)」計劃,院長梁卓偉指,不少年輕人在讀大學主修科目時,未必清楚其職業志向,希望計劃可讓有志從醫的人士,有「take two(第二次機會)」,考入醫學院,又指「條條大路通港大」。
梁卓偉續指,以往正修讀其他學系的學生或已持學位的在職人士,可透過非聯招途徑報讀港大醫學院,而今年推出的「毅行醫路」計劃,是希望讓更多有志從醫的人士有「Second chance (第二次機會)」報讀醫學院,學院會從考生的個人簡介,了解他們的背景和人生經歷,挑選考生參與長達一整天的面試,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梁卓偉指,計劃不會設名額限制,亦沒有年齡限制,最重要是考生有「仁心」。
現年28歲、畢業於牛津大學工程、經濟及管理碩士課程的何恩浩,3年前毅然放棄年薪達7位數字的投資銀行工作,報考醫學院,現為二年級醫科生。他表示,成為醫生是他兒時的夢想,但由於喜歡競爭、好勝,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因此大學時報考牛津大學,並投身投資銀行,惟早年媽媽患癌,經常進出醫院,令他反思自己的人生方向,故決定重拾兒時夢想,報考港大醫學院,幸得到父母支持。
畢業於英國華威大學精算系的薛英傑指,當年報考大學時,不清楚自己的志向,故聽從父親的意見,報讀精算系,但其後發現並不適合自己,故投考港大醫學院,投考4年,終獲港大取錄,故辭去精算師工作,於本學年成為醫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