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殺雞仔:漁護署助長 雄性小雞大屠殺

2015111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濫殺雞仔問題最近引起國際爭議,動物權益組織直斥不人道。
漁護署助長「濫殺」雄性雞仔,「要乸唔要公」?本港每月有達10萬隻雄性雞苗孵化,大部分當確定性別即被監生焗死棄屍。濫殺雞仔問題已引起國際爭議,德國早前公布明年起禁止不人道撲殺雞仔。事實上,外國有新鑑別技術,在雞蛋受精時可辨認性別,避免犧牲生命,惟漁護署卻沒有展開相關研究。有動物權益組織直斥本港做法落後及不人道,批評漁護署禁止散養家禽9年,一直無就濫殺雞仔問題發出指引。有雞農坦言曾推廣食用公雞,卻欠缺支援,希望署方可助雞苗轉化如作飼料的用途。
14包來自養雞場的巨型黑色垃圾膠袋棄置於動物屍體收集站,記者打開膠袋發現一隻隻小雞屍體,總數估計接近5000。小雞屍體均為雄性雞苗,在外國,由於公雞不能生蛋,無數小雞一出生就被殺死;在香港就與飲食習慣有關。活健禽畜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郭銘祥表示,港人有「食乸唔食公」的傳統,致母雞叫價較高及暢銷,公雞則乏人問津,加上漁護署對每個養雞場的飼養量有嚴格限制,傳統雞農主力養飼母雞而放棄雄性雞苗,「殺雞仔係殘忍,就算我嘅雞場堅持唔篩選性別,將公雞推廣成『少爺雞』銷售,都好困難。」
新界養雞同業會理事長鄧焯麟指出,自06年禁止散養家禽後,漁護署一直無就處理棄置雞苗有任何指引,亦從無協助雞農將雞苗轉化為飼料等。
然而,外國早前開發新性別鑑定術,雞蛋受精時已可分辨雌雄,避免雄性雞蛋強行孵化,處理成本每雞隻僅兩毫港元。鄧焯麟建議漁護署可協助業界引入新技術。
據漁護署資料,本港每月約有10萬隻雄性雞苗孵化,除少部分被養大出售外,其餘全被焗殺。
「最擔心係雞農為減省成本,直接將雞苗放入垃圾膠袋,雞仔缺氧窒息至死,過程又痛苦又漫長。」「動物星球」總幹事黃繼仁表示,本地處死雞仔做法殘忍,與外國以機器輾碎雞仔做法同樣不人道。黃批評,漁護署一直對此視若無睹,有必要發指引及監督雞農以人道方式處置雞隻。
上月,德國宣布由明年開始,立法規定以新性別鑑定術取代「先孵後殺」的非人道手段;法國議會隨即動議要求以科學化方法減少雄性雞苗被層殺;美國亦有人發起網上投票,建議政府取締非人道方式殺死雞苗。不過,本港漁護署發言人回應,署方現階段未有研究該計劃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