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透視:園藝治療建綠洲 遠離塵囂煩心事

201511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園藝治療透過種植及觀賞等活動,幫助受困的參加者心靈產生正能量。(洪業銘攝)
近年有愈來愈多人喜歡遠離繁囂,到郊區做農夫,親手收割自己種蔬果,既開心又滿足。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將這原理轉移到治療情緒,在市區開設了一片「心靈綠洲」,通過植物作媒介開展園藝治療,透過種植及觀賞等活動,幫助受困的參加者心靈產生正能量。有抑鬱指數「爆燈」的女士在參與活動後,性情變得開朗,抑鬱指數更跌至0;亦有患腦退化症的老伯參與活動後,退化症狀再無惡化。
這塊公開予市民參與的園藝治療花園至今已服務近300名參加者。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高級服務總監周淑琼表示,園藝治療在香港是一個較新的概念,這片位處彩虹佔地約6000平方呎的「心靈綠洲」,現正提供園藝治療服務予患有腦退化症的長者、抑鬱症患者及自閉症患者等,治療服務屬輔助性質,以小組進行,每組不超過10名參加者,整個治療分6至8節進行,每節約個半小時。她希望園藝治療的概念在香港能慢慢為人接受,減低對治療二字的負面標籤,並希望可將服務範圍拓展至涵蓋至幫助都市人或青年人。
該會小組導師何啟邦解釋,園藝治療是利用植物作媒介,以「1+6」的模式進行,事前會為參加者進行評估,了解他們的背景及參與目的,再配以6節課程,包括播種、種植、澆水及施肥等種植活動,令參加者從被照顧的角色轉化成照顧者的角色,藉此增強自信,治療過程會帶領參加者觀賞園景,令他們放鬆及洗滌心靈。
何啟邦稱,園區內分成5個感官元素,為接治療者帶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體驗。五顏六色的花朵會帶來視覺享受;聽到四周雀鳥聲及風聲,便可放鬆心情;享用園內採摘而來的香草茶,觸發味覺活動;嗅着園中的臭草植物,可引起腦退化症患者與家人一起吃糖水的回憶,觸摸具質感的植物,便會感受大自然的存在,在園中自然地放鬆心情。
何啟邦說,印象最深刻是,有一名轉介來接受治療的女士在治療開始前接受評估,抑鬱指數達到滿分的爆燈水平,經過接觸園藝活動開解自己後,性情慢慢變得開朗,亦非常投入,課程完結時更自發提交一份記錄植物生長過程的功課。接受園藝治療後再接受評估,抑鬱指數竟跌至0,連轉介單位都為此感到驚喜。另一位患腦退化症的老伯覺得生活沉悶,在參與活動後,成功找回自己的興趣,退化症狀沒有再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