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傷肝腎:中日水質堪憂 瑤柱食難安

2015123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不少菜式以瑤柱入饌。
瑤柱「冇啖好食」?海味向來是高級食材亦是傳統節日的佳餚之一,惟本港市面的海味大多從內地及日本入口,近年內地水質污染問題嚴重,日本水質亦受輻射影響,食物安全響起警號。有海味業內人士透露,港人常吃的海味瑤柱首當其衝受影響,除了內地水質受重金屬污染外,過去亦有不法商人以工業用鹼水浸泡瑤柱,市民隨時誤食黑心瑤柱。即使吃日本貨亦有機會中招,日本11年發生地震引發福島核洩漏危機,北海道被推算輻射含量極高,由於輻射污染可持續十年八載,令人憂慮輻射污染危機並未解除,港人喜愛的海產如元貝、蝦及蟹等相信仍受影響。食品安全專家及醫學界人士均指,部分重金屬及工業用料無法以清洗或烹調等方法清除,長期進食除了會傷害肝腎及引致胃潰瘍外,更會增加患癌風險。
「內地水質好難保證,最大問題係有重金屬。」海味店負責人陳先生透露,海味以瑤柱最為大眾化,瑤柱取自扇貝閉殼肌,曬乾後製成瑤柱,惟原材料的品質往往難以保證。他指本港的瑤柱多由日本北海道、內地大連及青島入口,惟內地水質參差,不少內地水域的水質受重金屬污染,水產亦同樣受到污染,製作成「重金屬瑤柱」,「內地標準同日本比,梗係冇咁嚴謹啦,每個地方點控制水質好難去查到,所以係大風險啲。」
他又指,日本北海道出產的瑤柱雖然品質較內地高,惟如出產地接近火山,扇貝亦會受硫磺影響,肉質較差,事實上,記者早前亦曾抽驗市面上多個扇貝樣本,結果發現4個樣本的鎘含量,遠超歐盟最高含量限值,其中1個樣本更超標近八倍,而有問題扇貝主要來自大連。
日本北海道瑤柱享負盛名便可安心食用?2011年日本福島發生核災難後,食物安全開始備受關注。日本當年發生地震後,日本、美國及挪威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曾發表的報告顯示,北海道推算得的銫-137含量高達250貝可。有學者指出,日本沿海受污染的程度較陸上高,輻射污染可持續十年八載,令人憂慮輻射污染危機並未解除,港人喜愛的海產如蝦、蟹、元貝相信仍受影響。
海味原材料「出事」外,製作過程同樣令人擔心。早年曾有不法商人魚目混珠,將與瑤柱屬同類,產自印尼及菲律賓的下價腰貝用硫磺加工漂白,再紮成與瑤柱相似的形狀欺騙消費者。有餐飲業內人士透露,有人以含重金屬及污染物的工業用鹼水用作浸發乾貨海味,以較完整保留纖維,改變蛋白質結構,令食物更彈牙。除了瑤柱,其他海味亦無一幸免。以花膠為例,內地不法集團通常以魷魚冒充花膠,過程中用雙氧水及硫磺浸泡,或以平價魚肚冒充頂級花膠,更有人以製皮鞋的生膠冒充花膠。
「凡係用海產做嘅海味都有機會受到污染,原材料有問題,曬乾都係有事。」國際食品安全協會主席張劉麗賢指,海味的原材料一旦已受重金屬或輻射污染,即使製成海味,亦無法去除重金屬或輻射,進食後同樣影響身體。她透露,為了縮短海味製作時間及增強口感,部分食肆會以雙氧水、硫磺或鹼水浸泡,即使清洗後再烹調,海味上依然會有殘餘物,影響深遠。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姚志謙指,人體長期吸收部分重金屬會引致腎臟、脾臟及肝臟受損,以重金屬鎘為例,會傷害腎臟引致蛋白尿;鹼水會灼傷食道及引致胃潰瘍;而硫磺更會令蠶豆症患者出現溶血徵狀。他稱,部分重金屬經過動物測試後,更證實會增加致癌風險。
消委會發言人指,偶有收到消費者投訴懷疑買到的海味是假貨,例如花膠沒有魚腥味、十分堅硬、看似膠片等,該會建議消費者到商譽良好的店舖選購,如對產品的真偽或質素有懷疑,便不應購買。消委會去年1月至11月接獲148宗有關海味的投訴,前年則共有197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