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天台基站:密如插針 折磨居民
本港流動通訊發射站(簡稱基站)密度高,除私人屋苑及村屋外,房署亦將近千個基站裝置設於公共屋邨天台,當中觀塘牛頭角下邨便有4個基站,有住戶多年來飽受頭暈及頭痛之苦,有專家更測出該邨電磁波功率超出德國健康住宅規範13倍。黃大仙沙田坳邨亦被測得超出7倍,居民曾群起反對建基站,房署仍充耳不聞。然而,該些基站去年為房委會帶來逾1.6億元進帳,立法會議員批評房署對有關收益常含糊其辭,似是掩飾將私益建築於居民痛苦上的事實。
「由2014年5月到依家每日都覺得頭暈,有時頭痛,好唔舒服,日間更不自覺會磨牙。」牛頭角下邨居民李女士於2013年1月搬入該單位,其中一支信號收發裝置正正安裝在其單位「頭上」,附近亦有兩支。李認為長期不適與基站發出的電磁波有關,曾向房署投訴,惟最終不了了之。
另外,沙田坳邨居民陳小姐(化名)亦指,去年底發現居所天台開始加裝多支信號收發裝置,當時全層居民曾聯署去函房署反對,但房署未有理會,更不斷增加,「(我)同老公(住喺度)會覺得成日頭痛而痛醒,都擔心影響健康。」
按房委會資料,截止去年11月底,設於房委會轄下物業的電訊裝置總數有1,047個,而每個發射基站和天線每月最低收費為11,000元,去年為房委會帶來1.626億元。
根據德國的健康住宅規範SBM-2008列明,每平方米電磁波功率密度高於1,000微瓦,屬於「極嚴重」情況,需立即改善。家居易技術總監李仕沖日前透過電磁波測試計,發現牛頭角下邨每平方米電磁波功率密度達14,441微瓦,超出德國規範13倍;而沙田坳邨每平方米電磁波功率密度達8,916微瓦,亦超出7倍。
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副教授張星煒表示,本港採用的非電離輻射限值很高,在不同地方測試也難以超出標準。而人體吸收過量電磁波有可能損害細胞。另外,內科腫瘤專科醫生邵祖德指,腦部長期受到電磁波刺激,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居民感頭暈及頭痛不排除與電磁波有關。
房委會發言人表示,營辦商需就安裝於上述公共屋邨天台的電訊裝置繳付市值暫准證費,釐定有關收費時會參考私人市場相類似裝置的租金資料,而有關暫准證費用或租金撥入商業樓宇運作帳目,與現行公屋租金調整機制並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