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百科:反國教衝政總 學民未夠5年玩完

201603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2012年學民思潮發起示威包圍政總多日,終迫使政府撤回國民教育大計。(資料圖片)
學民思潮成立將近5年,最終壽終正寢,有說此舉是為了「見好就收」。學民思潮於2011年由中學生成立,成立原因是為了反對教育局提出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由黃之鋒及林朗彥成立並擔任召集人,及後發展至2012年佔領政總俗稱「公民廣場」的政總東翼前地,最終成功迫使政府讓步,自此一舉成名。
學民思潮當時為爭取廢除國教科,曾發起遊行示威、出席論壇,2012年又趁剛上任的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出席電台節目,送上「記憶麵包」、「誠實豆沙包」等。學民及後與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及教協,組成反國教大聯盟。直至8月底,大聯盟決定佔領政總東翼前地逾10日,部分人更發起絕食,特首梁振英曾赴探望但不果,終於當年立法會選舉前一日,宣布擱置推行國教科。
反國教科成功後,學民開始關注民主發展,與代表大學學生會的專上學生聯會,一同推動公民提名,更稱「公民提名、必不可少」,成功迫使原本不反對提名委員會制度的傳統泛民輿論「向左轉」,兩組織亦被稱為「雙學」。雙學更搶去原本表明非暴力的「和平佔中」,率先發起罷課,以及衝入加了圍欄的東翼前地,最終提早發起為時79日的佔領行動。惟期間雙學未有見好即收,與政府對話後仍不肯退場,最後要由警方清場,而政改方案亦因此遭否決。
至於組織本身,有傳不少人對黃之鋒的領導方式有意見,而林朗彥、張秀賢等人先後退出,被外界指局部印證有關傳聞,因此現時學民決定解散,亦未必非好事,總好過組織最終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