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甲亢藥物致零抵抗力 感冒足攞命

2016053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大頸泡是甲亢病徵之一,女性患者比重較高,佔七成六。(資料圖片)
眼凸凸、大頸泡、手震心跳快都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徵狀,醫生一般處方藥物治療。不過,部分病人服藥後會出現嚴重副作用,令體內白血球數量跌至接近零,普通感冒已經可「攞命」。香港大學醫學院發現,藥物副作用的元兇是人體一組基因變異。若病人在治療初期做基因篩查及早發現,可改用其他治療方式,減低副作用帶來的風險。
鄧女士4年前發現患甲亢,但服藥1個月後開始發燒,入院抽血始知甲亢藥物引發「粒細胞缺乏症」,白血球數目「低到搵唔到,無晒抵抗力」。她其後更併發肺炎及貧血,需留醫隔離病房,治療近1個月始能出院。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龔慧慈表示,香港去年估計有2.1萬多名甲亢病人,當中女性佔七成六。甲亢病人產生過多甲狀腺素,令細胞新陳代謝過快。大部分人因免疫性疾病引發,目前未有確實成因,有家族病史者較高危。龔慧慈指出,香港醫學界較常以口服藥卡比馬唑(Carbinmazole)治療甲亢病人,但每500名服藥病人中,有1人出現粒細胞缺乏症。她形容鄧女士當日病發時情況危急,普通感冒都足以致命。2004至13年間,香港最少2名甲亢病人服藥後因此症而死亡。
港大醫學院2012年起研究,分析20多名服用甲亢藥物後出現粒細胞缺乏症的病人。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張正龍表示,研究發現他們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有部分基因變異,是引發副作用元兇,「藥物進入人體後,一般人的身體不會覺得藥物有威脅,但HLA基因變異者會把藥物當成入侵者,身體出現免疫反應對抗藥物。」
他指出,香港約3.8%人口有此基因變異,若他們服用甲亢藥物,每37人有1人出現粒細胞缺乏症,相較沒有此變異基因的病人,每8000多人才有1人出現副作用,風險明顯較高。他建議,甲亢病人服藥前應接受基因篩選,驗出基因變異者,服藥後需嚴密監察白血球指數。醫生或改以放射性碘水抑制甲亢病人甲狀腺細胞活動,甚至以手術切除甲狀腺治療甲亢。不過,上述兩方法可能永久導致病人甲狀腺賀爾蒙不足,變成「甲減」,需長期服藥補充甲狀腺素。
港大正為服藥少於1個月的甲亢病人提供免費基因篩查,並希望招募500至1000人抽血參與更大型研究,市民可致電2831 5080查詢。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 Dr.東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