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查線:90後少女譯手語歌 盼與聽障者溝通

2016092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Katherine希望可以透過手語歌,吸引更多年輕人學手語。
手語,一種能夠照顧聽障人士的溝通方法。早前立法會選舉論壇錄影,有手語翻譯員被拒絕入場,引起廣泛討論。政府亦於今年7月表示會資助手語訓練,協助聾人社群。不過,香港現時僅餘1間聾人學校,社會實際上對手語有幾關注?年輕人對手語又有甚麼看法?東網記者分別訪問了1位會自行翻譯流行曲做手語歌的21歲少女,以及手語關注組織,嘗試了解手語在香港的情況。
暱稱「茶壺」的Katherine,曾把《十分愛》、《終身美麗》、《祝君好》、《衝上雲霄》等多首耳熟能詳的流行曲,翻譯成手語歌再上載YouTube。她表示,曾經接觸過聽障人士,他們因為害怕外界的奇異目光,不敢在公眾地方用手語與人溝通。如此經歷成為她學習手語的契機,希望可以透過手語歌,吸引更多年輕人學手語,「當多啲人識(手語),佢哋(聽障人士)就唔會係少數,冇咁多人覺得奇怪。」
Katherine曾加入香港手語歌舞劇團,不過後來發現表演的觀眾並非聽障人士,為了與聽障人士溝通,她特意去修讀手語課程增長知識,「初初學都有啲難,要靠記憶去記住動作。」一番學習後,她發現,手語基本上是約定俗成,以通用易明的手勢去溝通,「好似一個人,手指公係頭,手指尾係腳。」
很多人以為,手語奇怪而且老土,Katherine笑指並非如此。她更即場嘗試把「好重要所以要講3次」、「洪荒之力」等時下潮語翻譯成手語。她坦言,手語可以「好潮」,但聽障人未必能夠理解,故與他們溝通時很少會用到。那麼一路以來,Katherine遇到的年輕同好多嗎?她認為,初學者不多,「會繼續學落去嘅更少」。
不過,註冊手語傳譯員、患有聽障的香港手語協會執行幹事王繼鋒卻指出,其實社會上,愈來愈多健聽人士學手語。他認為是一個好現象,而手語歌亦可以令更多人認識手語。惟他解釋,手語沒有一套統一教學法,不同導師教授的又會有所不同,惟大致上可分為「自然手語」及「中文手語」,前者以方便聽障人士溝通為目的,後者則是把文字「逐隻字」翻譯,在真正的聽障人士圈子,中文手語反倒未必能夠理解。
這個情況,衍生出一個問題 — 有多少人會好像Katherine般,學習手語之餘,仍能把焦點放在「真正與聽障人士溝通」呢?王繼鋒坦言,自己曾經接觸過一些年輕人是為了「手語翻譯」這份工作而學手語,所學的手語在真正的聽障人士圈子內,卻不能用作溝通,無疑是本末倒置。他希望愈來愈多人學習手語之餘,大眾亦不要忘記手語的重要性,在於能與聽障人士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