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院下月列明24項手術費 醫學會批卸責私醫

2016092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全港11間私院將24種常見非緊急手術之收費預算,提供予病人參考。(資料圖片)
私營醫療收費差異大一直為人詬病,政府及私家醫院本周六(10月1日)起推行提升收費透明度先導計劃,全港11間私院的駐院及掛單醫生可自願性質,就外科、婦科、耳鼻喉科等共24項非緊急手術,在術前向病人填報估算費用。但收費僅供病人參考,不保證為醫生及醫院的最終收費。私院亦需公布12項手術過去收費數據,以及手術室、各項檢查收費。香港醫學會批評此計劃令私醫承擔報價責任;病人組織認為先導計劃應設獨立機制,處理病人覆核收費。
食物及衞生局今日(29日)與私家醫院聯會公布計劃。10月1日起,病人入私院做手術前,私醫需分別填寫醫生收費及醫院費用兩份表格,估算手術費及麻醉費,並按預算住院日數、手術時間、所需器具等估價。另外,私院需於網頁公開12項手術最近半年至1年的實際帳單數據。此先導計劃亦建議私院公布手術室及護理費用等6項服務收費。
食衞局局長高永文表示,此計劃是香港首次推出統一私院收費估算表,對提高收費透明度是「很大進步」,希望病人入院前已掌握收費水平,心中有數。他承認,無法例限制估價與最終收費的差距範圍,病人如有不滿只可向私院投訴。政府明年上半年將向立法會提交規管私營醫療機構條例草案,當中會提出設立中央投訴機制。
私家醫院聯會主席李繼堯表示,院方會提供「百科全書一樣厚」的服務收費表,供私醫估價時參考。養和醫院副院長陳煥堂認為,私醫可自行估算最準確的價錢,「每粒藥、每條線,所有程序都有清楚費用,主診醫生最明白病人(病情)複雜程度。」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強調,病人要求收費是明碼實價,收費預算表效用不大,因為當實際收費與預算不同,亦會造成爭議。他建議設立覆核機制處理病人投訴,若收費差異太大,如高出估價20%,病人可向獨立機構覆核收費是否合理,這才能保障病人權益。長遠而言,政府及私院應推動更多「套餐式收費」,減低收費爭議。消委會亦認為,私院提供具法律約束力的報價才是對病人的最終保障。若預算報價與實際收費有顯著差異,私院應提供相關原因,讓公眾參考及監察。
醫學會義務秘書林哲玄支持增加醫療收費透明度,但指港府推行計劃前並無諮詢私家醫生意見。他認為,病人入院做手術後,醫療程序或有變數。私院提供的收費資料僅屬參考,「醫生就要填埋醫院嗰份」,並不公平,私院無異將報價責任推予醫生。
可提預算費用的24項非緊急手術/程序:
1.疝氣(小腸氣)修補術
2.疝切開術
3.甲狀腺切除術
4.痔瘡切除術
5.膽囊切除術
6.結腸切除術
7.乳房腫塊切除術
8.陰道鏡檢查
9.子宮切除術
10.擴張子宮頸及刮除子宮內膜術
11.卵巢囊腫切除術
12.胃鏡及大腸鏡檢查及或息肉切除術
13.膀胱鏡檢查及或活組織檢查
14.支氣管鏡檢查及或活組織檢查
15.扁桃體切除術
16.直接喉鏡檢查及或聲帶息肉活組織檢查
17.微型喉鏡檢查
18.角膜切割激光矯視手術(激光矯視手術)
19.膝關節內窺鏡檢查
20.椎板切除術
21.脊柱融合術
22.不同骨折的開放性復位及內固定術
23.腕管鬆解術
24.扳機指(彈弓指)鬆解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