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光影:影視店租帶 街邊買老翻煲戲歲月

2016100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當年到影視店租錄影帶或雷射碟煲戲,大家又是否有印象。
現在隨手也可以下載合法的電影App,在手機上可看電影或煲劇,但在21世紀之前,到「影視店」租錄影帶回家看是極受歡迎的家庭娛樂,那些年一齣新電影的錄影帶並不便宜,因此一般市民會成為影視會會員,購買套票後逐次租借心儀電影回家欣賞。除了錄影帶,比CD體積大近2倍的雷射光碟(Laser Disc)亦可租借,當時幾乎大型商場或甚屋邨,總有一間影視會於左近。
在90年代初租借的雷射光碟,並非我們熟悉的DVD,而是比CD體積大近2倍的雷射光碟LD,電影刻錄在碟內一般被分成上下2節,看罷上半節時要先將LD由影碟機拿出來翻去另一面,才能夠繼續觀看下半場電影。90年代初,在影視會租帶租碟的費用並不便宜,一隻LD租一日索價20至30港元,媲美入戲院睇戲的價錢,因此不少人會成為影視會會員,購買套票爭取優惠。
惟自1996年低成本的VCD普及,逐漸將錄影帶及LD淘汰,影視會亦面臨重大挑戰。1998年大型連鎖影視店「金獅」結業,由於店方於結業前提出「燃燒套票」計?,讓消費者以原用作租借錄影帶及影碟的套票,轉而購買用作出租的錄影帶及影碟,因而引起消費者不滿。至1999年主力出租VCD及DVD的美資影視店「百視達」取代「金獅」,但最終在2004年結業撤出香港,全因敵不過90年代如「洪水猛獸」的翻版光碟。
翻版光碟在香港俗稱「老翻」,翻版流行有賴VCD複製技術普及,未計版權成本、一張VCD成本僅需一元幾角,翻版商卻可賣上幾十港元,利潤之大吸引不少黑社會加入複製盜版的行列,他們甚至會在電影院盜錄首輪電影,再大量複製在街上、甚至店舖內擺賣。1999年,翻版商在戲院盜錄影星周星馳賀歲電影《喜劇之王》及成龍電影《玻璃樽》時,畫面不只出現戲院前座大量人頭黑影,翻版商更找人重新將整套電影配音,製成VCD後再搶在電影上畫時同步發行,成為「老翻中的經典」。
翻版事業在香港曾經十分猖獗,小販明目張膽開大音響在街頭叫賣,不少翻版店更進駐各大小商場,無論電影、音樂光碟,甚至電腦遊戲也有翻版出售,售價更曾低見數港元一隻。相比過百港元的正版光碟,不少市民也貪平購買,對版權持有人的打擊難以估計。正因為翻版的肆無忌憚,演藝界曾多次以遊行及召開記者會痛斥翻版的禍害,迫使海關多次高調掃蕩翻版光碟店舖及製作工場。
雖然海關行動令「老翻」愈趨隱閉,不過最終翻版店舖式微,並非因為打擊有力,而是最終大家已不需要再靠實體侵權,而是透過網上下載MP3,又或者BT瘋狂下載電影煲劇,時至今日,雖然版權意識稍有提高,但創作被侵權問題仍未休止。
香港影業協會理事林旭華表示,盜版問題自80年代複製磁帶開始已經存在,到90年代複製CD、VCD、DVD,到21世紀網上BT下載,至今其實仍未停止,「到依家串流、直播同樣可以侵權,大家依然覺得互聯網係免費共享,依然令業界好無助。」
※《東方日報》見證香港歷年轉變,東網為你搜羅更多影視店及打擊盜版的照片,一同懷緬我城變遷,讀者可登入並讚好東網facebook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重溫相片中你我熟悉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