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標籤出錯涉違商說 西星斑變貴價東星斑

2016120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發現,位於又一城的TasTe售賣的冷藏西星斑被錯誤標籤為東星斑。(羅錦鴻、朱先儒攝、資料圖片)
兩大超市集團屈臣氏及牛奶國際4款海產樣本被揭標籤出錯,涉違反《商品說明條例》,有貨品即日下架。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4月起委託香港大學DNA測試兩大超市集團出售的海產,發現在7個樣本中有4個食物標籤名稱或來源地不符真實資料,最誇張是把西星斑標籤高價倍多的東星斑出售,更有店舖出售不存在世上的「西非尼日利亞海參」,意味消費者在現行標籤制度漏洞下購買食品,隨時把貨不對辦的海產吃入肚亦懵然不知。兩超市已經將涉及錯誤標籤的貨品下架,並與供應商跟進。
根據DNA測試結果,4個涉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的樣本,3個來自屈臣氏集團旗下2間分店,一個來自牛奶國際集團旗下一間分店。分會高級項目主任(環保海鮮)陳悅珊今日(8日)透露,兩個錯誤標籤樣本購自九龍塘又一城百佳超級市場轄下的TasTe,一尾標明「東星斑」的魚,經化驗後終現「真身」,證實是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易危品種的西星斑,根據港府今年初最新數字,活東星斑批發價每公斤為約580港元,但西星斑每公斤則約337港元,如市民不知情下購買此海產,會被多收一倍多費用。店內另一個有問題樣本為紅?刺身,被標籤成波?出售。
同屬百佳超級市場轄下的荃灣綠楊新邨International,則出售來歷不明的冷藏海參樣本,雖然包裝上寫明產地來自西非尼日利亞,但根據從國際資料所得,當地根本未曾發現過該品種,顯示品種或來源地資料不正確。至於牛奶國際集團轄下的惠康超級市場新鮮泰星斑,亦被標籤為東星斑售給顧客,集團即日安排產品下架,稱會聯絡供應商跟進。
分會助理經理(生態足印項目)杜偉倫博士指,兩大超市集團錯誤標籤海鮮產品,不單誤導消費者,更嚴重問題是錯誤標籤海鮮,有可能引起食品安全問題,影響消費者健康。
此外,分會去年7月至11月進行另一項超市海鮮調查,抽查香港九大超市集團旗下96間超市的4類冷藏海鮮,包括蝦、石斑、鯰魚及海參,共657個產品,發現八成二的海鮮樣本產品標籤上,沒有齊列品種、來源地及生產方法,令消費者無法選購環保海鮮,甚至有機會不知情下吃掉瀕臨絕種威脅的海鮮物種。
百佳超市回應指急凍海產每個批次均附有生產地衞生證明,附有的食物標籤亦符合香港法例要求。今次涉事的急凍星斑柳亦只在3所分店發售,有關產品經已下架,正安排與供應商跟進。急凍子安肛參(烏丸參)的產地是尼日利亞,是根據衞生證明書上所註明而標示。發言人說該超市在採購時嚴格遵從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指示,確保不會售賣公約內的瀕危物種。
消費者委員會提醒商戶有責任準確標示所售賣貨品的資料,確保有關陳述與貨品相同,保障消費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