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查線:屯門行山客秘密花園  若夢園尋夢

201701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若夢園」於數十年前由一班行山人士自發搭建。
「若有閒情每日清晨臨此地」、「夢無俗念悠然漫步再遊園」,沿着屯門徑一段前行,不需半小時,這首白底紅字、略顯殘舊的對聯便會映入眼簾。如此富有詩意的地方,名叫「若夢園」,原來是由一班行山人士在數十年前自發搭建,更曾經每天都有人駐守,定時煲湯煲水予遊人免費飲用,他們「出錢更出力」,只志在為行經此地的過客提供地方「抖一抖」。該園歷史悠久,連行山徑亦名為「若夢園段」,雖然現時「若夢園」略顯荒廢,但晨運人士仍對此地讚口不絕。
還未到達若夢園,耳邊已傳來淙淙流水聲音,東網記者在山徑上,有幸遇見當時有份搭建園地、現年78歲的張金妹。張婆婆表示,已不記得若夢園確實於何年落成,只記得是在近30年前,聯同一群在晨運時結識的屯門街坊,約30多人一同搭建。「我哋啲人自己夾錢,一人抬一啲材料上去起。有次畀人惡作劇放火燒咗,我哋又買材料再起過。」各人自發帶同材料上山逐少建設,耗時甚久,只望能為遊人營造寫意的休閒環境。
該處四周均見到意境深遠的詩句,原來詩句以及「若夢園」的名字,由他們其中一名成員所題。張婆婆形容,該名祖籍潮州、姓連的山友甚富文學氣息,蓄一把白鬍鬚,現時因年邁已沒有上山,「佢會放枝筆、放本簿喺上面山頂畀人寫詩,個個都嗌佢筆名『車公子』,嗰度好多詩句都係佢寫!」
為表示歡迎遊人,他們特地放設「既到夢園何妨小坐」的牌子。張婆婆指,過去她和其他「有心人」都會輪流在山上開爐煲水甚至煲湯,予途經的行山人士飲用。但近年園地漸漸缺乏打理,「依家班人老晒啦,有啲又搬離屯門,跟仔女住......有啲又『香咗』,有啲老過頭,腳痛行唔到上來。」園內「暢聚軒」放有一班有心人的舊相片,張婆婆帶記者逐一回味,見到有自己的相片更指給記者看,大呼「呢個咪我囉!」
不足100呎的地方,加上不同「土炮」裝飾,卻有幾分日本庭園?道。甫走入園內,便看到一列佛像,原來都由附近居民放置,「有啲人搬屋、裝修,或者仔女唔鍾意,都會攞上嚟擺!」此外,若夢園中又有題上「水至清則無魚」的魚池,在混濁的池水偶見橙色魚兒在內游動,不過卻看不清楚。而位於園地後方,則有「浮生亭」,取「浮生若夢」之意。在園外則設有一個共有3層的石水池,將山水經水管引導而下,期間見有行山人士洗手及洗毛巾。
行山人士均認為,若夢園予人舒服「治愈」的感覺。居於屯門的陸小姐認為,園內環境清幽有詩意,適合思考,可令她「諗到好多嘢」,因此每天都會定時來到。而已退休的江先生則指,走入若夢園令他有舒快的感覺,認為行山時「有嘢望下冇咁悶」。
東網App已推出更新,支援360影片及相片,立即更新東網App,全方位睇盡新聞大事:
如仍未更新東網App,請按此連結收睇360影片:https://goo.gl/U2ujq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