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萬港人患思覺失調 諱疾忌醫恐致腦衰退

201702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最少2.5%人口、約18萬人患思覺失調。(資料圖片)
香港最少2.5%人口、約18萬人患思覺失調,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出,社會人士對精神病人普遍存在「污名化」和歧視,令病人及家屬諱疾忌醫。病人初期受陽性病徵,如幻聽、幻視或妄想困擾;延至後期,腦部分泌物多巴胺失調,將影響腦部功能衰退,對四周人和事失去情緒反應及不願和人接觸等陰性病徵,屆時治療已經難有療效。醫生建議如病人持續出現陽性病徵超過兩周,應盡快求醫,服抗多巴胺藥物治療。
香港精神病健康促進會主席陳仲謀醫生指出,他接觸的思覺失調病人,近半是未夠20歲的青少年,病因與濫用藥物或先天基因有關。他說,不少病人延誤一至兩年始求醫。最近有一家人包括父親及兩名女兒向他求助,指家中年約20多歲的幼女出現暴力行為,包括向家人投擲水杯,家人懷疑幼女患病,但她拒絕承認徵狀和求診。
陳認為,病人不願求醫的情況,與社會人士對精神病患者嚴重「污名化」有關,部分媒體常將該病和暴力行為掛鈎。因此,促進會製作探討思覺失調的微電影《思覺危情》免費上載互聯網,冀透過電影宣傳和教育令大眾多認識該病,令患者能及早求醫。此外,他指香港精神科專科醫生與人口的比例為1比2.5萬,世衞的建議是1比1萬,長遠而言,本地應倣效外地成立精神健康局,探討資源不足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