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布辦手帕

2017022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布辦在一班基層婦女的巧手之下,加工成手帕,既有助保護環境,同時可促進社區經濟。
「汗手遺香迹,痕眉染黛煙」,手帕不僅可勝任拭淚抹汗等俗務,更可表現細心體貼,及寄託男女相思之情。惟生活習慣改變,手帕已被紙巾取代,連累大量樹木被砍伐,亦令堆填區壓力沉重。Agnes、Howard及Daivd三人,想到一個兩全其美的妙計,將棄而不用的「布辦」送到非牟利團體,在一班基層婦女的巧手之下,加工成手帕,希望這方寸隨身之物,既有助保護環境,同時可促進社區經濟。
原以為布辦所剩下的只是布碎,但展開時仍有一定長度。Agnes解釋,因布辦有最低生產量,即使部分用於測試會否脫色及清潔後收縮,或供買方看樣本,但一般仍有近7成布辦布料未有用途。她的家人經營布匹生意,去年初因搬遷辦公室,而無法再儲存大量布辦,遂在荔枝角街頭發起「派布」行動,「時裝工業生產時已產生好大污染,布辦本身質素又好好,加上對布好有感情,所以想減少浪費。」
派布行動反應非常熱烈,短短兩日已吸引近千名市民。Agnes笑指,當時尚未為布辦想好出路,直至接獲Howard及Daivd的來電,他們建議將布料縫製成手帕,同時減少浪費布料及紙巾,他們留意不少人每日消耗大量紙巾,萌生布辦造手帕的想法並撰寫計劃書。
「留在本地生產,一來可以減低運輸時的碳排放,二來基層婦女只要有餘暇,就可以開工,多個幫補收入的途徑。」Agnes指,三人其後成立「The Chief Project」,將布辦送到位於觀塘翠屏邨的香港婦女勞工協會,在基層婦女的車工下,脫胎成一條條精美手帕。Agnes謙稱,三人所做的只算是略盡綿力,只望部分低收入家庭,可因此每星期食到一餐四餸一湯。
雖然普遍港人存在「貪方便、怕污糟」的觀念而濫用紙巾,在一時三刻難以改變,為推廣「布辦手帕」帶來困難。但Agnes指,他們的理念已被漸漸接納,有客人一口氣買48條手帕,就要每名親戚送兩條;又有人買來做賀年禮物。她希望人人都了解,其實手帕都一樣衞生,用起來亦不麻煩。
事實上,「布辦手帕」外觀絕不遜色,背後全賴有「師傅教路」,及一眾基層女工的精心製作。退休裁縫琛哥早於1966年學師,退休後以擔任義工為樂,現時免費教導裁縫訣竅,已培養了兩批基層婦女,但一再謙稱「稱不上師傅。」他指,一條短短的手帕,看似只需簡單剪裁,即可轉瞬完成,但若要精益求精,其實極花心血,如要用人手挑針,若只剪走線頭會教易散。
香港婦女勞工協會總幹事胡美蓮指出,該會約1年前開始承接「布辦手帕」訂單,不少會員過往亦有在成衣廠製作經驗,惟過往集中於某一工序,現在可以掌握全面技術,並互相切磋去改善質素。
---------------------------------
想聽歌?想睇MTV?想了解本地Indie Band資訊,快啲click入「聲大夾樂」專頁:http://on.cc/mus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