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綠在區區流動回收站 錯漏多多

201703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綠在區區流動回收站乏人問津,甚至出現「零回收」。
環境保護署於全港4區設立「綠在區區」流動回收站,並有外判機構職員站崗,惟東網記者巡查4區流動回收站,發現乏人問津。更揭發流動回收站問題多多,既有流動回收站拒收膠樽等物品,亦有流動回收站「被消失」及提早「收工」;有流動回收站轉移陣地,惟無對外公布,令市民撲空。
在北角新都城大廈外的「綠在區區」流動回收站,一名職員向拿着膠樽的市民表示,不回收膠樽,對方聞訊後只有把膠樽丟進附近的垃圾桶。該個流動回收站屬於環保署的「綠在區區」計劃,「綠在區區」流動回收站在全港4區已經投入服務,包括港島東區、觀塘、元朗及沙田,以推行環保教育及促進社區回收。
記者日前巡視4區回收站,發現問題繁多。先有不少地區同樣拒收膠樽等物品,而成功回收所得物品亦寥寥可數。在天水圍天悅輕鐵站的流動回收站,宣傳單張列出多種回收物品,但職員表示衣服、膠樽及玻璃樽因收集數量太多,不作回收,現時集中回收舊電器及電腦產品。然而,該職員最終呆坐3小時後,「零收穫」收檔。
而「綠在沙田」於小瀝源黃泥頭村設置的流動回收站,兩名站崗職員同樣呆等3小時,只有一名市民送來慳電膽及舊電池作回收,回收成效微乎其微。
除拒收物品外,有流動回收站竟完全不見蹤影,亦有的提早收工。北角流動回收站原於下午2時15分至5時15分設點,有職員卻提早約45分鐘收工,在兩個多小時僅回收一袋玻璃樽。
而觀塘月華街流動回收站的情況更為誇張,服務3小時的流動回收站完全「被消失」。另外,北角港運城設流動回收站的試點,原來已轉到和富中心一帶開設流動回收站,惟有關的社交網站無對外公布更改地點事宜。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指,現時塑膠回收無利可圖,有承辦商或許因而暫停回收塑膠,環保署應考慮與承辦商積極配合,達致更大環保效益。
立法會議員麥美娟直斥署方無心推行環保教育,監管承辦商又過於寬鬆,兼甚少推廣流動回收點,導致居民不清楚詳情,長此下去會造成惡性循環,回收成效偏低。
環保署發言人指出,就流動回收站的實際服務質素,設有監管機制,包括規定備存運作紀錄,和不定期安排派員監察等。關於所提及的流動回收站,紀錄顯示已根據原定計劃開設服務,並未遇突發情況而取消。
-----------------
《魔法軍團Z》魔法與鋼鐵の戰正式啟動!
日系機甲戰棋手機遊戲《魔法軍團Z》好評配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