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擬開發東大嶼 議員批過度發展恐爆煲

2017040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姚松炎(右上)與一班民間學者認為現時方案會過度發展,憂慮日後會爆煲。(馮淑環攝)
《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香港2030+》)公眾諮詢將於本月底結束。立法會議員姚松炎指,諮詢報告提倡開發新界北及東大嶼山人工島,他與一班民間學者認為,按政府現時的方案會過度發展,日後會出現財政、資源、經濟、環境、樓價、民生六大問題爆煲,月底將向政府呈交民間替代方案,讓公眾知道2030+方案並非只是贊成與反對。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導師鄒崇銘指,現時基本工程開支依靠賣地收入,根據政府資料,2013、14年賣地收入向下調,但直到2016至17年度時收入急速上升,接近1200億港元,當中一半來自中資地產商高價投地,但香港基本工程開支自2007年起不斷飆升,估計愈來愈多工程會超支需要找數,政府開支屆時將無以為繼。
政府2030+發展方案指出,香港長遠欠1200公頃土地,建議發展東大嶼都會及新界北兩大發展區,日後將可容納900萬人口。守護大嶼山聯盟成員任憲邦指,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香港人口高峰到2043年只有823萬人口,認為政府以900萬人口作估算發展,日後需靠每日150人單程證來港的人口,認為政府發展新發展區時需要再作評估,會否高估商業寫字樓的需求,同時需要增加區內混合用途,達到自給自足、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