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遊戲藍鯨游到香港 精神病患擬有樣學樣

2017051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遊戲要求參加者用刀在手臂上劃出鯨魚的圖案。(網上圖片)
一款名為「藍鯨」(Blue Whale)的恐怖網絡遊戲兩年前在俄羅斯興起,遊戲每天給玩家分發「任務」自殘,最終引導他們自殺,遊戲涉嫌和逾百名俄國年輕人的死有關,情況令人擔心,而「藍鯨」近日懷疑已游抵香港。社交網站facebook專頁「名校Secrets」近日有網民討論「藍鯨」,有人聲稱身邊朋友疑參加遊戲後自殘,另一名自稱有自殺傾向的精神科病人貼文承認,當見到「藍鯨」遊戲時心動想玩。
該名聲稱有自殺傾向的網民貼文指,曾經與朋友討論過「藍鯨」遊戲是否有錯,「所謂命運係無法掌控的,但玩家可以掌控到自己點死、係(喺)邊到死、咩表情死、著(着)咩衫死,甚至係(喺)人生最高峰最光輝時死,哩(呢)種精神莫非有錯到?」惟不少網民炮轟貼文者想法偏頗,斥「一隻教唆他人自殺嘅GAME係點樣比(畀)到幸福、包容?」亦有網民提醒,遇到壓力或任何困難,不代表要自殺,因為死是解決不到問題,亦對父母非常不孝。
另外,數日前「名校Secrets」專頁有自稱來自港大的網民貼文,指最近有3名朋友在facebook不約而同寫上「I AM A WHALE」的句子,他初時對此未有為意,但數天過後見那些朋友的左手均受傷而包紮,疑似曾自殘。
「藍鯨」遊戲會要求玩家按指示完成50個任務,例如需於早上4時20分起床看驚慄電影、自殘等,最後會要求玩家以自殺結束遊戲。據稱是「藍鯨」遊戲創始人Philip Budeikin早前被捕,並遭指控至少煽動16名女生參加他的藍鯨自殺社交媒體熱潮,Budeikin其後指參與遊戲的受害者都是生物垃圾,需要被清除,並稱他此舉旨在清理社會。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理事黃祐榮指,年輕人的網上世界狹窄,一旦沉迷,對現實世界的好壞未必能分辨清楚,當日常生活中得不到關心時,會投向網上世界,初初接觸遊戲時未必察覺危險性,以為是發洩途徑,亦不懂得與家人商量,難以分辦遊戲界線,呼籲年輕人不應接觸自殘身體的遊戲,他又提醒家長家庭關懷十分重要,因青少年自殘身體通常是出於不開心,家人可多了解子女參與的網絡遊戲。
精神科醫生曾繁光則指,這類教唆自殺的遊戲不道德,當有自殺念頭的人士接觸到時,而該媒介又提供自殺方法便會增加風險;又或當人猶疑時,亦會自殺信念。他指,如程式設計到影響潛意識,即使該人本身沒有自殺傾向,亦有機會受到影響,非常危險。
香港遊樂場協會資深社工溫立文指,「藍鯨」遊戲不能稱之為遊戲,而是「催命符」,青少年接觸後,會被要求呈交身份證資料、甚至裸照;一些不懂拒絕的青少年很容易會跌入深淵,一旦呈交了私人資料及照片,後果不堪設想,情況令人擔心。
青年協會媒體輔導中心單位主任吳錦娟指,根據外國情況,「藍鯨」遊戲存有很大危機,會出現自我傷害、甚至自殺的行為,當中的負面情緒會令一些本身心靈脆弱、自信心低以及思想負面的青少年有更大影響。
防止自殺求助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2389 2222
生命熱線: 2382 0000
明愛向晴軒: 18288
社會福利署: 2343 2255
撒瑪利亞會熱線(多種語言): 289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