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大腸癌篩查 88%長者有息肉需切除

201705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伍梓奇(左)表示,參與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的長者,驗出大腸息肉的比例較高。右為卓健執行醫務總監周一。(張汶樂攝)
大腸癌由大腸息肉病變而成,政府推出的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至今2800名接受大腸鏡檢查的長者中,88%有大腸息肉需要切除,6%更已罹患大腸癌。有參與計劃的醫療機構亦發現,參加計劃到診的長者雖然未出現病徵,但照大腸鏡後發現息肉的機會比一般轉介個案高,息肉體積亦較大,若不消除,惡化為癌的風險較高。
政府去年9月起推出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為期3年,分3階段邀請1946至1955年出生的長者參加(即計劃推出時年齡介乎61至70歲)。衞生署表示,截至上周四(11日),共2.8萬多人交回大便樣本,14%驗出大便隱血。2800人其後接受大腸鏡檢查,2400多人證實有大腸息肉需要切除。68%人被診斷患大腸腺瘤;有6%、即共172人更罹患大腸癌,需轉介接受治療。
參與計劃的卓健醫療截至3月尾,共為1200多名長者化驗大便隱血、91人照大腸鏡,有77人驗出息肉,當中7人化驗後證實為大腸癌。卓健外科專科醫生伍梓奇表示,受計劃資助來檢查的長者雖然沒有大腸癌徵狀,但驗出大便隱血要照腸鏡人士中,發現大腸息肉比例非常高,首10多名接受檢查者,全部找到息肉,且息肉體積通常比較大;最多息肉的病人有10顆良性息肉,其中幾顆體積逾1厘米,已經全部切除。他認為,息肉比例較高可能與計劃參與者年紀較大有關。他解釋,1%大腸息肉可病變成大腸癌。息肉愈大,風險愈高,體積超過1厘米的息肉,演變成癌症風險達10%。
伍醫生又指,若癌病變的息肉長於升結腸位置,由於位置太入,早期可完全沒有徵狀,直至病人因大腸癌出現貧血時做檢查,癌症可能已惡化至晚期。參加資助計劃而發現大腸癌的病人未有病徵,相信大多屬早期,治愈機會較高。50歲以上人士屬大腸息肉高危族,卓健執行醫務總監周一建議政府,把計劃逐步擴展至50歲或以上人士及加強宣傳,令更多市民受惠。
衞生署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詳情:
合資格人士:
1946至1955年出生、持有效香港身份證、已加入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人士
篩查流程:
市民先接受大便隱血測試。若結果呈陽性,醫生轉介做大腸鏡檢查。
費用:
政府提供資助,包括大便免疫化學測試280港元,大腸鏡檢查7800港元,切除息肉8500港元。扣除資助後,醫生可向病人收取額外費用,但金額不多於1000港元。
查詢:
衞生署熱線: 3565 6288
資料來源︰衞生署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 Dr.東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