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招放寬公院費用減免 醫管局被轟小修小補

2017060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鍾慧儀指簡化家庭資產審查後,預料會增加8至10%病人受惠,涉及約2000人。(張汶樂攝)
公立醫院多項收費本月18日起加價,醫管局宣布放寬醫療費用減免機制,推出4招,包括把75歲或以上領長者生活津貼的長者,全數納入豁免收費,預計約14萬人受惠;並提高家庭資產限額等。惟病人組織批評,改動只屬小修小補,並無放寬入息限額,仍有低收入人士無法負擔加價,有病都無錢求醫。
2015/16年度醫管局批出約2.3萬宗非綜援人士醫療費用減免申請,涉款4000萬港元。該局調整4項新措施,75歲或以上、合資格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長者,日後與綜援人士一樣,可獲社會福利署發出「醫療費用豁免證明書」,自動豁免醫療費,預計約14萬人受惠,涉款2億港元,7月中旬起實施。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專職醫療)鍾慧儀解釋,需配合社署政策,故加價後1個月始實施此豁免,不設追溯期。
其餘3項新措施則於加價當天(18日)生效,包括修改「家庭」定義,計算家庭入息及資產限額時,只考慮核心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子女、配偶及要供養的兄弟姊妹,其餘同住的祖父母、孫兒等不計。鍾慧儀解釋,此舉簡化申請程序,「全家連祖父母兄弟姊妹有10個人,以前要帶齊10人資料去申請,做多好多嘢。」不過,她承認,在新措施下納入安全網的病人,因剔除祖父母等擁有較多資產者,剔除後符合資產限額,涉約2000人;但原可減費的病人,或因減少家庭人數,降低資產及入息限額,跌出安全網。
此外,醫管局放寬家庭資產限額約40%,4人家庭資產限額由12萬增至17萬港元,每名65歲或以上長者再加16.8萬港元;但不會調整入息限額計法,病人家庭入息低於中位數75%可免一半費用,低於50%獲全數寬免。經常需要到急症室求診的病人,日後可獲批12個月減免證明書,毋須逐次申請,預計1000人受惠。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批評,急症室收費加80%,但減免機制未有大改,尤其現時入息限額過於嚴厲,擔心不少低收入人士無法受惠,日後負擔百上加斤,「單身人士收入要低過6000港元先扣一半醫療費,要好窮好窮先減到。」他又指,家庭成員新定義篩走部分合資格病人,認為應保留彈性,保留現時合資格病人於安全網內。